龙华新闻

龙华区慈善会执行副理事长刘会峰获评“广东好人”

编辑:陶倩2023-06-26 10:39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刘会峰(左)发动各方力量帮扶救助困难学子。

6月20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榜”,龙华区慈善会执行副理事长刘会峰光荣上榜。

刘会峰,1986年10月生,祖籍广东韶关,曾就职于壹基金公益基金会,2016年至今,就职于龙华区慈善会,任创会秘书长及第二届执行副理事长。8年来,他扎根在龙华慈善工作一线,带领团队建立慈善组织管理制度及服务架构,精心策划“聚善家园”“紫东凤精准扶贫计划”等公益慈善项目,在政府、爱心人士、困难群众之间架起“爱心桥梁”,让爱流转不息,不断擦亮“大爱龙华”的慈善品牌。

搭建慈善桥梁

推进慈善会建章立制高效运转

严谨、规范、务实,这是刘会峰给人留下的印象。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他,迄今为止已经在公益慈善行业深耕15年。他曾就职于国际计划中国总部,负责预防留守儿童暴力侵犯公益项目,建立全国性试点儿童保护预防机制;2010年至2016年就职于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负责困难特殊儿童及家庭公益项目,搭建残障领域儿童康复、家庭服务及研究倡导等公益服务体系,创立全国首个公众参与的“蓝色行动”,聚集数十名国内顶流明星参与关爱特殊儿童。

2016年5月6日,龙华区慈善会正式挂牌成立,区委区政府提出公益慈善专业化发展思路,拥有专业工作经验和现代化慈善组织管理思维的刘会峰被聘为龙华区慈善会秘书长,也是深圳慈善会系统的第一个职业经理人秘书长。

“最初来到龙华区慈善会,只有一个工位和一套成立材料。”刘会峰回忆称,作为龙华区政府和社会的“爱心桥梁”,创会之初最大的难题便是如何快速地将这个桥梁搭建起来,建成区直部门、爱心企业、热心市民、社区及社会组织参与慈善的渠道,构建稳定信任合作关系。在理事会带领下,秘书处迅速搭建好工作团队,逐渐形成对外合作、项目策划和综合服务的优秀团队。

团队成型后,刘会峰带领团队成员策划组织了慈善游园会、慈善微跑、象棋慈善大赛等慈善活动,搭建活动交流平台;策划开展了慈善基金、慈善救助、乡村振兴等慈善项目,扩大平台合作范围。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慈善制度修订完善、慈善大讲堂等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向善、人人慈善”浓厚氛围,提高全民慈善意识。

“龙华区慈善会特别重视制度建设,强调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专业性。”龙华区慈善会现任秘书长周海凤说,“这些工作都是在刘会峰副理事长带领下完成的。”目前,龙华区慈善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慈善组织管理制度及服务架构,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龙华特色慈善运营模式。其中,在深圳市首创“社会企业+福利彩票”运营模式,打造公益服务站多功能阵地;引入社工机构和专业公益组织,打造特色化社区公益体验空间,一站一特色满足辖区居民的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需求。2018年获得“鹏城慈善典范机构”荣誉。

激发慈善热情

设计“聚善家园”项目引导人人慈善

龙华区慈善会搭建起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后,组织了很多慈善公益活动,但大多停留在社会组织之间,居民参与度不高。“如何充分激发全社会力量,让更多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在扩大慈善宣传基础上,刘会峰开始思考能否策划一个项目来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慈善的热情。

在一次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开展的“跳蚤市场”义卖活动中,刘会峰发现,虽然最终成交金额并不算多,但过往居民都愿意在小摊位前驻足询问。很快,一个想法就在他头脑中萌发:能不能将“跳蚤市场”模式和已有的慈善超市、慈善银行等成熟的业务结合起来,整合社区闲置资源,建设一个常态化、体系化、轻量级的社区慈善循环机制呢?

说干就干,他立马开始组织调研,带领团队就成都义仓项目进行研究和对标,最终将这个一核四维多元的社区慈善模式定名为“聚善家园”。

2017年12月30日,“聚善家园”项目正式启动:将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日定为龙华“聚善日”,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开展公益集市活动,持续定期将小额生活物资、衣服玩具等闲置用品捐赠出来,在社区“聚善空间”进行盘活,由社区志愿者将社区邻里的爱心物资送到困难家庭手中,搭建社区居民互助的公益服务体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聚善日”把慈善融入社区、融入生活,让随手行善成为一种习惯。每逢“聚善日”,全区69个社区都会开展公益集市活动,“人人慈善、随手慈善”在龙华这一中轴新城遍地开花。六年来,龙华区慈善会已经联合113个社区居委会开展“聚善日”公益集市活动超过3000场,吸引超过78万人次参与。

“聚善家园”项目也在不断优化,建立起完善的“四个一”平台:一个空间(聚善空间)、一支队伍(聚善义工)、一个日子(聚善日)、一支基金(社区基金),其中,已建立“聚善空间”5家,并将“聚善空间”模式带到了龙华对口帮扶的广西凤山县,推动基层社区党委牵头成立23支“社区基金”,拥有一支200人的聚善义工队伍,“随手慈善、人人慈善”的社区居民互助公益服务体系业已形成。

也正是通过这个项目,刘会峰对“社区慈善”领域理解更为深刻。在他看来,社区慈善就是在新时代的慈善事业发展背景下,在社区形成以党委为核心,社会各界携手共建的长远稳定互爱互助关系。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弘扬慈善文化,鼓励居民参与家门口的慈善事业,推动社区公益资源的整合,有效、快速、精准回应社区居民的需求。

广聚慈善资源

让有需要的人得到更充分的救助

慈善资源有限而宝贵,它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慈善资源首先要给最需要的人,其本质在扶贫济困。

刘会峰总把“将龙华建设成守望相助的温暖城区”挂在嘴边,他深耕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龙华区救助项目,在龙华辖区居民面临重大疾病时实施紧急救助,向寒门学子发放助学金。“在群众遇到生活中最困难的时候,在他们最需要被关心关爱之时,慈善组织要挺身而出,及时给予帮扶救助,给予希望和力量,这也是慈善最可贵的价值所在。”刘会峰说。

对于有需要的人,刘会峰总是想着能链接更多的慈善资源,给予更充分的救助,他曾五年如一日用心关爱陈英梅,帮助弱小的她重获新生。陈英梅的父母从广西桂平来到深圳龙华打工,在她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不辞而别,再也没有回来过,2016年3月,陈英梅被诊断为尿毒症,其父亲四处奔波东借西凑治疗费,但突然因病去世,从此只剩下她孤身一人与命运抗争。得知陈英梅的情况后,刘会峰发动各方力量多次给予生活的帮扶、透析费用的支持、生活环境的改善、肾源的联系和换肾手术费用的支持等,前后资助金额近80万元。2022年3月14日,陈英梅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进行了换肾手术,3月底已经顺利出院,10月也顺利入学。五年的关爱,刘会峰看着英梅一点点长大,也看着她在好心人的关爱下逐渐康复,看着她在手术后可以像每个孩子一样读书学习,他实现了自己守望相助的诺言。

大爱无疆,温暖远传。刘会峰还把龙华的大爱播撒到广西大山深处。2017年,刘会峰动员全区居民筹集了一批旧衣送往广西东兰县,当地的留守老人挑选着一件件深圳人习以为常的棉衣时,脸上充满了喜悦和感动。然而,他的心中就已经在想,能否给老人们更加贴心的温暖。第二年,他和团队就开始策划“紫东凤”精准扶贫计划,当年2000个装有棉衣、保温杯、视频机的“长者温暖包”,由刘会峰带领团队,送到了广东紫金和广西东兰、凤山的百岁老人手中。在送温暖包的过程中,当发现部分低保户住着漏雨茅屋却没钱修葺时,他发动爱心人士给予精准帮扶。最终,关注长者、孤残、卫生、教育、住房和消费扶贫六位一体的紫东凤计划变成了社会关爱体系,成为龙华的帮扶品牌。

在2022年12月12日举行的龙华区慈善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换届选举大会中,刘会峰成功当选龙华区慈善会执行副理事长。作为区慈善会的核心团队成员,刘会峰一直在思考,如何精准找到受益人,如何积极链接施善人,如何赋能帮助公益人。在他的眼中,爱是一种信仰,爱是一种信任,爱更是一份信念。因为他的用心用情,感染了团队,凝心聚善,让龙华成为深圳慈善的一张名片。这份爱,还在不断地传递下去。

记者 吴雪平/文 蔡维泽/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