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与华为联合主办“时尚峰会”

编辑:陶倩2022-09-23 09:29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政企联动引领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大浪(华为)时尚产业数字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时尚峰会”现场举行。

龙华新闻讯(记者 丁小梅/文 陈建华/图)9月22日,由龙华区重点区域建设推进中心、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数领时尚,龙华有为”为主题的龙华&华为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峰会(简称“时尚峰会”)暨大浪时尚小镇5周年成果展在大浪时尚小镇公共服务平台举办。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龙华区政协主席熊佩锦,深圳市政协秘书长梁增昌,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郑璇以及龙华区领导徐志斌、王殿甲、马红等出席活动。

今年初,华为与龙华签署了“数字时尚产业新城”合作协议,双方欲联手打造“中国数字时尚第一城”。本次峰会聚焦数字化时代时尚产业转型升级趋势,通过政企联动引领时尚转型新征程。

智慧工厂生产系统 优化与仿真平台发布


打造时尚产业集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化工程,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需要依托华为在云计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及生态链整合能力。在活动现场,随着大浪(华为)时尚产业数字创新中心启动仪式举行,正式宣告了该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它将在技术开发、方案孵化、商业模式创新与生态对接等方面发挥底座基石作用,彻底激活大浪时尚小镇的品牌集聚优势,让辖区时尚企业快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伴随着创新中心的正式启动,华为云还与生态合作伙伴赢领智尚共同发布了“智慧工厂生产系统优化与仿真平台”。该平台作为全球领先挑战女装智能制造的“时尚+科技”项目,将为产业界带来数字孪生的虚实革新。同时,深圳市曼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被授予“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荣誉,表彰他们在“时尚数字化”领域起到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

在“云上·产业升级”的分享环节,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华为工业云项目群总监龚祺与上海伯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冯巍分别发表了主题为《时尚产业现状与趋势》《拥抱数字化,华为云加速时尚产业转型升级》《新零售的地基,全渠道一盘货》的精彩演讲,通过对时尚产业数字化的理论和实践分享,为时尚从业者提供了更多思路,指明了时尚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前进方向。主办方还举办了时尚产业圆桌对话,共论数字科技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之路,站在产业数字化时代的风口,多方发表的真知灼见令与会者受益匪浅。

当天,“踏浪而歌——2022大浪时尚小镇五周年成果展”也在大浪时尚小镇正式开展。展览以文字、图片和装置等展陈设计相结合,通过小镇简介、五周年大事记以及新发展、新生态和新未来三大主力板块全面呈现大浪时尚小镇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对未来的展望,展期至2022年底。

延伸阅读:

大咖共论数字技术赋能时尚产业

龙华新闻讯(记者 丁小梅)在9月22日举办的龙华&华为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峰会上,各路行业大咖、技术专家与企业高管相聚一堂,通过主题分享、圆桌对话等形式,探索未来数字技术赋能时尚产业发展新路径。

行业大咖与技术专家 纵论“云上产业升级”


在主题分享环节,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讲述了40多年来深圳时尚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目前行业面临的传统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等。她认为,未来行业的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品牌竞争力建立。把握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的新发展阶段,关注新消费趋势,建立开放合作的创新业态。

“华为坚持对美的追求,技术+时尚,打造一代代的时尚精品。”华为工业云项目群总监龚祺讲述了华为云通过技术赋能,助力企业实现时尚产业转型升级的案例,并详细介绍了现代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三步走”演进路径。

上海伯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巍认为,过去30年中国零售的所有创新,都是渠道创新。而零售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库存问题。想要解决以上问题,他表示,一要库存共享,二要订单智能化处理,三是全网寻源。

当前,市委赋予龙华区“深圳都市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寄望龙华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现代时尚产业是全市“20+8”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之一,也是龙华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那么,“科技+”,如何打造湾区时尚产业创新高地?在圆桌对话环节,大家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碰撞。

深圳市赢领智尚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是女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首创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并且实现了销售增长。“企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很多都是不想、不敢、不会。”该公司创始人陈灵梅表示,公司甘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拥抱数字化走出一条新路子。

来自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陈燕琳教授则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发表了看法。她表示,数字技术改变了生活模式,也颠覆了时尚产业的传统模式,导致企业对相关技术人才产生了新需求。“行业的人才新需求,也在倒逼时尚设计教育的改革。”她说,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未来改革中,应当培养集设计创意、用户研究、商业分析、数字分析以及交叉协同创新为一体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设计人才。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