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郑晓鹏2022-08-30 09:23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纪录片《深圳有条茅洲河》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每晚一集,连播4集。
赵川是纪录片《深圳有条茅洲河》的总撰稿及主创人员之一。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30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我希望深圳有一条清澈流淌、非常靓丽、拿得出手的,能够在中国、在世界上都叫得响的城市母亲河。”8月29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出品,深圳影业摄制的纪录片《深圳有条茅洲河》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每晚一集,连播4集。
该纪录片根据本报记者赵川的长篇报告文学《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一书改编摄制而成。同时,赵川也是该纪录片总撰稿及主创人员之一。看到纪录片的播出,他表示,茅洲河的“蝶变”,是深圳近年来举全市之力消除黑臭水体、践行“两山”理念的一个典范,原著和纪录片所呈现的正是这一主旨。
2016年至2019年,深圳举全市之力开展河流治污行动,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部河流及水体“不黑不臭”,创下“用4年努力,偿还40年生态欠账”的世间奇迹,“深圳范例”已成为国家记忆的一部分。茅洲河治理是国家生态环境部、广东省及深莞两市践行“两山”理念的一个经典案例,是国内“全流域治理”概念第一次付诸实践,更是新时代生态领域“深圳速度”的缔造者。
茅洲河流经深圳宝安区及光明区,是深莞两市界河。深圳境内388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相当于深圳市域面积的五分之一。茅洲河见证了深圳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也承受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沉痛代价——曾被认为是“中国最脏的河流”。历经4年治水攻坚,茅洲河水质已达到地表4类水标准。2019年,广东省提出“万里碧道”,深圳提出高质量建设“千里碧道”,茅洲河成为省级碧道项目试点,跳出了就水治水,从治水到治产、治城不断深化,以治水倒逼流域产业升级、城市布局优化。
4集纪录片《深圳有条茅洲河》,追溯一条河的前世今生,通过回望河流沿岸美好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和民风民俗,希望观众感受茅洲河的昔日美好,思考茅洲河几十年的命运起伏,特别是讲述这条深圳“母亲河”历经5年治理,实现华丽蝶变的故事。
近年来,深圳累计投资1200亿元治水,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而茅洲河是中国首条全流域治理的河流。据不完全统计,茅洲河综合治理累计投资380亿元,释放土地价值以千亿元计。纪录片《深圳有条茅洲河》的播出,呈现了生态文明领域的“深圳实践、深圳方案、深圳思考”,可为全国乃至全球治水提供借鉴。
《深圳有条茅洲河》这部纪录片是由本报记者赵川的长篇报告文学《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一书改编摄制而成。赵川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也是该纪录片总撰稿及主创人之一。
早在20多年前,赵川便以媒体人的敏锐,开始“紧盯”茅洲河;自启动全流域治理的第一天起,他即迈步“紧随”。在写书的过程中,他沿河而行,用脚板丈量那片土地,寻访、挖掘沉淀已久的历史人文掌故,发现有趣的人和事。4年沉浸式采访,目击了治理的生动瞬间,也见证了茅洲河从久远的灵动到沉默与叹息,再重回人们怀抱的过程。他在一路感慨、思考,也在持续为河流和城市呐喊。
长篇报告文学《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
2020年8月,赵川经广泛田野调查、精心构思的长篇报告文学《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出版。该书从历史人文角度溯源一条河的命运,从环境哲学层面拷问城市的生态良知;以一条水系的凤凰涅槃,呈现自然之母对城市生态苏醒的温情抚慰。而纪录片《深圳有条茅洲河》秉承了这一题旨与创作思路。
该书出版后受到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曾获评2021年“深圳十大佳著”奖,《中国作家》杂志刊发精华版,《特区文学》选发部分内容。2021年4月,《中国作家》杂志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在京联合举办《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作品研讨会,近20位专家学者对该书给予鼓励与高度好评。
作为纪录片《深圳有条茅洲河》的总撰稿及主创人员之一,赵川全程参与脚本打造、摄制及后期打磨。他认为,在为期近一年的时间内,摄制团队克服了诸多困难,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拿出了较为满意的作品。现在是接受观众评点的时候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流淌的河流,那是故乡门前的河。”刚刚看完了央视CCTV-9纪录频道播出的第一辑之后,赵川深有感触地说,写作《茅洲河》一书,以及参与纪录片的摄制,让自己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河边,有了一次时光倒溯的返乡之旅。这也是深圳这座移民城市里的人们所共有的心愿。“通过茅洲河,我仿佛看到心中那条故乡的河流。”赵川说。
纪录片《深圳有条茅洲河》海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