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廖凤君:扎根社区13年 基层“小白”变“硬核”书记

编辑:陶倩2021-07-02 09:27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观城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廖凤君介绍基层治理工作。

1986年出生的廖凤君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大学毕业后,她扎根基层社区,这一干就是十三年。十三年来,工作中她总是主动伸手接“烫手山芋”,主动张嘴啃“硬骨头”,担当破解难题的“主攻手”。如今,担任观湖街道观城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的她,已经从一名基层“小白”变成辖区居民眼中的“硬核”书记。要问廖凤君有没有秘诀?答案就在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前不久的广东省“两优一先”表彰中,廖凤君获得了“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殊荣,也是龙华区唯一一位获得该殊荣的党务工作者。

胸怀家国扎根基层的“女干将”

2008年,廖凤君大学毕业,她选择回到从小长大的观城社区工作。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党员干部,刚到社区工作的时候,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常被周围的人质疑。但她的内心始终充满干劲和韧劲,逐渐成为社区工作“小灵通”。2017年,她被安排到新分设的润城社区担任筹备组组长,统筹新设立社区的各项工作,按照工作要求,必须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第一届“两委”选举。当时整个社区只有5名筹备组成员和3名居委会专职人员,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首届选举,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走访居民群众做前期摸排,宣传手册、选票样票、选举材料都逐字逐句一一过目,确保不出任何差错。

在廖凤君心里一直有个信念,“生于斯长于斯,作为土生土长的观城人,回到社区就想干出一番事业。”2018年,面对超强台风“山竹”来袭,怀孕5个月的她带头在办公室值守。疫情期间,发动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率先进入“5+2”“白+黑”的工作状态,疫情最吃坚关头连续奋战3个多月。作为党委书记,她组成第一个“三位一体”上门排查重点对象,给社区干部打样。观城社区城中村多、花园小区少,外来工作人员流动性大,防疫工作千头万绪,她每天到社区各卡口执勤,在战疫一线调度防疫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三个五”工作法,居家隔离服务管理“五步法”和卡点登记“五必问”,将防疫工作要求落细落实。疫情期间物资缺乏,她不等不靠不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倡导爱心企业、股份合作公司捐款60余万元,将购买的防疫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各卡点一线。通过社区党委上下齐心的努力,社区交出了零感染、零传播的优异答卷。

想方设法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2018年底,廖凤君回到观城社区担任党委书记一职,面对辖区城中村居多、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资源匮乏的境况,她以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契机,探索“党建+社工”服务模式,选择大和城中村作为试点,创新推行“社工支网计划”,让社会组织党组织嵌入社区网格,成功打造出全国首个“社工村”,建成全国第一条社工街区——“龙华社工街”。2020年,大和社工站被评为“广东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单位”。

一开始,居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参与社区治理,为了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她常常苦口婆心举例说“村里有一个废弃的烟囱,后面改造成为一只长颈鹿的样子,成为社工村的IP,其实那就是一个小孩的想法”。正是通过这种群众身边的个案,她不断鼓励居民以“参与式”设计城中村空间,发起绿植认养等党群共建活动,在村里有什么事群众都主动参与,都希望把大和村建设得越来越好。通过引导群众自发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让“来了就是观城人、身心安处是家园”这句话成为社区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这里的每一处空间都体现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在廖凤君看来,社区治理除了改善硬件条件,更要关注人文关怀。廖凤君关注到观城社区居住了很多外卖小哥,这群“困在系统里的人”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没有固定歇脚和用餐的场所,也没有稳定电动车充电桩。她主动对接美团、饿了么等企业,从外卖小哥的需求出发,建设全国首个外卖小哥“安全驿站”。今年春节期间,外卖小哥“安全驿站”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记者 徐蔚昕/文 陈建华/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