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陶倩2021-01-20 09:56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沿江路”现状,目前道路狭窄、崎岖不平。
周日洪(右)走访村民。
深圳市龙华区,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不久前还被定位为深圳都市核心区;高州市沙田镇沙田村,位于粤西山区的一个革命老村。两个距离400多公里的地方,两个经济发展相差甚远的地方,看似没有任何关系。但近段时间,这两个地方的人却因为一名“闪亮龙华人”返乡发动大家修建一条道路,有了互动和联系。“深圳龙华人”这五个字,也频频出现在“沙田沿江路修路捐款接龙”的名单中。
救火英雄获评“闪亮龙华人”
这名“闪亮龙华人”叫周日洪。提起这个名字,龙华市民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提到2019年底发生在民治街道一场出租屋火灾中,一群人合力救出悬空在防盗网的孩子的故事,相信许多人会有印象。周日洪便是其中一位救火英雄。
2003年,青葱少年周日洪从老家来到深圳,投入这片拼搏热土,他想在此锻炼自己。性格沉稳、心思细腻的他扎根深圳基层,从网格员到处置员,在社区工作站一做就是10多年。
2019年底,那场火灾发生时,周日洪正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现火情后,周日洪马上跑上楼,向邻居借来湿毛巾和湿被单。在十万火急的半个多小时内,他几次闯进黑烟弥漫的火场,和其他居民默契配合,最终救出火场里悬空在防盗网的3岁孩子。
这不是周日洪第一次挺身而出。在社区工作多年,天天和群众打交道,大事、小事、各种突发事他处理了不少。而看到火灾马上冲上前去,几乎成为他的本能反应,此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多次强调,“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去年初,周日洪与其他5位灭火勇士获得“闪亮龙华人”称号,还受到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
带着深圳情怀返乡当村支书
周日洪英勇救人的故事也传到了家乡。2019年底,在村“两委”换届前夕,周日洪老家在物色村支书候选人时,不少父老乡亲想到了在深圳经济特区基层工作了10多年的周日洪。
家乡发来的“邀请”,让原本打算一直扎根深圳的周日洪惊喜之余又有些忐忑。
归雁有巢、乡愁有根。事实上,在外打拼多年,周日洪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村里有什么事他也坚持出钱出力。“然而,竞选村支书这个事是大事,不能只靠情怀,得做出成绩。倘若竞选成功,自己能胜任吗?会不会辜负父老乡亲的期待?”周日洪思绪万千。
“老家要发展,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你在深圳打拼过,我们期待你把好的经验做法带回来,为老家的发展出一份力。”老支书推心置腹,让周日洪打消了疑虑。
就这样,踏入而立之年的周日洪,带着对深圳龙华浓厚的情怀,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奋斗了10多年的地方,踏上了返乡之路。
在不久前举行的高州市沙田镇沙田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周日洪高票当选村支书。随后,又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周日洪心里明白,村民盼望这个从经济特区回来的年轻人能挑起带头人的重任,给家乡带来新气象、新变化。
上任后首件大事就是筹资修路
“沙田村有11个自然村,5723位村民,有4000多名成年人,在外工作的占了大半……”在采访中,当记者问起沙田村的情况时,周日洪对这些数据脱口而出。
从高楼耸立、人口密集的深圳龙华回到农田与房屋交错的山区乡村,周日洪迅速转变角色。上任伊始,带领村委班子走家串户,希望尽快了解村民的情况,听取村民的建议,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走访中,“沿江路”这一条路在村民口中频繁提起。沙田集市集中建设在河畔两侧,形成沙田商贸经济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沙田村现有的主干道不堪重负,拥堵情况时有发生,而逢年过节更是出行困难。而具备建设条件的“沿江路”目前还是颠簸的泥土路,只能步行、踩单车、骑摩托车经过,道路两侧杂草丛生。每年春节,村民进行传统年例活动时,游花船队伍从这里经过,也是“沿江路”最热闹的时候。
“要致富,先修路。”村民对发展最朴素的认识,也是沙田镇党委、沙田村委最坚定的行动。此前,几经周折,“沿江路”项目已经立项。不过,在上级财政补贴后,剩余资金需要当地自筹解决。
把资金尽快筹集到位,让“沿江路”早日动工,便成为周日洪到任后要推动的第一件大事。在完成村“两委”换届后,周日洪等村干部经过讨论后,很快达成一致意见:一定要发动村民、乡贤等各方力量,全力筹集资金,尽快推动“沿江路”动工建设。
粤西修路龙华掀起捐款热潮
“犀利,沙田这个村(委)要集全村之力修一条‘沿江路’”。1月14日中午,周日洪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文章,内文是沙田沿江路建设捐款倡议书,由沙田镇政府、沙田村委会和沙田镇义工联盟联合发起,希望各界贤人志士慷慨解囊,参与家乡建设。
倡议发出后,在镇委镇政府领导、村干部的带头捐款下,村民、乡贤们纷纷踊跃捐款,你1000元我500元……
“我原本是希望通过发朋友圈,发动家乡村民、外出乡贤踊跃捐款。”不过,让周日洪意想不到的是,倡议书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发出的第一天,不少来自深圳龙华的电话、微信就主动联系上了他,提出要捐款修路。
很快,接收捐款的账号就不断有信息进来。“深圳龙华人廖先生5000元”“深圳龙华上芬詹先生1000元”“深圳龙华松仔园刘先生1000元”“深圳龙华伍先生1000元”“龙华兄弟(热心人士)1000元”“龙华广深电器有限公司1000元”“深圳龙华章先生200元”“深圳龙华上芬徐先生200元”……在数十条信息中,周日洪看到曾经在龙华工作时的领导、同事及朋友的名字,有的热心人甚至没有留下具体姓名,只简单备注“深圳龙华人”。
“他们有的就曾经来过这里看过年例活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沙田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真的没想到,我们在老家修一条道路,昔日的领导、同事、朋友却一个个捐款那么踊跃。”对此,周日洪十分感动,也备受鼓舞。
一束“光”,带来了更多的“光”。在粤西的革命老村,“闪亮龙华人”周日洪牵起了线,更多关爱、扶持的故事在书写着。
周日洪深知肩上的责任,返乡三个多月来,他基本没有休息过一天。目前,“沿江路”修建资金还有一定的缺口,但周日洪决定先把地基给打好。“要让村民看到希望,看到我们在行动了。”当推土机在这条坑洼不平的道路开始作业时,居住在道路两侧的村民也主动到现场帮忙,拔杂草、推石头,大家的干劲,让周日洪更加坚定了信心。
沿江路建设起来,村民期盼的沿江公园、年例文化长廊也指日可待。周日洪心里有个愿望,等道路建好了,等疫情过去了,要邀请自己“第二故乡”——深圳龙华的爱心人士,前来看看这条路,来感受粤西独有的民俗节日——年例。到时,沙田村人将会用最热情的方式,感谢这些来自深圳龙华的朋友。
记者 周德萌 王雪敏(受访者供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