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郑晓鹏2023-07-24 11:10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7月21日,南方日报发布整版报道《强团改革的深圳样板》,聚焦深圳基层团组织改革,近年来深圳共青团闻令而动,蹄疾步稳,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切实推进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在摸索和实践中形成了特色亮点和宝贵经验。
7月21日,南方日报发布整版报道《强团改革的深圳样板》,聚焦深圳基层团组织改革,近年来深圳共青团闻令而动,蹄疾步稳,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切实推进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在摸索和实践中形成了特色亮点和宝贵经验。
每个周五,李黎会习惯性地打开“南山共青团”公众号,那里时常会发布一些活动,有观影、运动、手作、冥想,也有文化讲座、社区公益等,“地点大多在青年之家,可以扩大朋友圈”。
在宝安和平社区构建起“团组织+青年社团”基层组织体系后,张淑欣加入了社区青年女子舞龙队,意外发现身边竟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让她感到“有种温暖踏实的归属感”。
而这些发生在深圳的角角落落,却真实改变着青年生活的小细节,正是深圳近年来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青春之城”,深圳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14—35岁青年常住人口超80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5.66%。“如何率先探索,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推进共青团改革,提升组织战斗力、覆盖率和凝聚力”成为深圳青年工作重点。
早在2019年10月,南山区即率先列入团中央全国18个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之一。2021年6月,福田、罗湖、龙岗、龙华、坪山、光明6个区也被纳入团中央“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扩大试点”范围,深圳试点数量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2022年8月,团中央印发《关于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指导意见》,此项改革至此在深圳9个行政区全面铺开。
为力争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团深圳市委突破惯性思维、打破固有方式,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紧密结合请示报告、推动协调、一体落实、典型推广等方面要求,推动9个行政区强化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持续提升基层团组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此后,深圳9个行政区100%成立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领导小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团建工作全部纳入区级党建考核、党委巡察监督范畴,704个社区全部由社区党委委员兼任团组织书记。
截至2022年底,深圳的团干部总数由4.5万增长为5.37万,增长率为16.68%;深圳团员总数从37万增长到50.2万,团组织总数从不足2万个增长到3.4万个。其中,“两新”团组织数达1.08万个,占全市团组织的三成以上。
“深圳基层团组织改革成效显著、亮点突出、看点精彩,要继续深入发掘和总结典型经验做法,为全国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样板’。”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赵博今年5月来深调研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后如是说。
高规格建制
区委书记当“组长”推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的基层建设和改革,要求全团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
此后,一场席卷全国的“强团改革”拉开大幕。2019年10月,14-35岁青年人口占比近1/4,且是“两新”组织聚集的经济大区——南山被率先列入共青团中央全国18个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之一。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重要力量、组成部分,要在党的领导下,联合政府、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合力推动青年发展工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良驯认为,“党管青年”和“协同联动”对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非常重要。
这也正是南山率先改革摸索的经验:区委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挂帅、15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把共青团改革纳入区委重大改革一体部署、把团建纳入党建一体推进、把团干部培养纳入制度体系一体构建,改革成效显著。
一年多后,团中央印发《关于扩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福田、罗湖、龙岗、龙华、坪山、光明6个行政区也被纳入改革范围,改革由点及面。团深圳市委推出“4+10+41”模式,从“改革团工作力量选用机制、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和推动完善地方党的领导机制和支持保障”四个方面,列出十大类共41条具体举措。
试点后,7个试点区的工作力量由改革前的区均20.7人增加至改革后的区均37.7人,增幅82.1%。区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编制由改革前7.6人增加至9.3人,配备数增加1.7人,增幅22.3%。县域社会领域团组织1183.3个,比改革前增长283个,增幅31.4%;“青年之家”60.3个,增幅58.1%。
2022年8月,团中央又印发《关于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指导意见》。至此,改革在深圳9个行政区全面铺开,进入纵深发展期。团深圳市委则再次推出四方面共37条具体举措,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涉及全市20余家单位。
此后不久,深圳全市9个行政区100%成立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领导小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00%召开区委分管负责同志出席的区级改革动员部署会,100%以区委、区委深改委或区委办名义印发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100%推动区委常委会、区委深改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团建工作100%纳入区级党建考核、党委巡察监督范畴。
这也意味着,深圳共青团系统全面实现“高规格建机制,党建引领作用突出”的局面。
高效率建团
团组织数量激增近两成
在高规格建制后,要提升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首先就要提高组织的覆盖率,并打造一批青年“阵地”。改革中,深圳各行政区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不少新建团路径。
以宝安区福海街道和平社区为例,该社区青年群体占常住人口的65%。为广泛拓展对社区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引领凝聚,该社区“纵横结合”推进组织建设,一方面,坚持党建带团建,横向拓展“功能型”组织平台。在青年集中的大中型非公企业与新社会组织实现百分百建团,扩大“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团组织覆盖面,现已成立35家“两新”团支部。
另一方面,完善阵地体系,纵向延伸“实体型”组织触角。社区团委响应团市委“青春堡垒行动”的部署要求,构建街道—社区—小区三级阵地体系,已建立1个社区青年之家,2个小区青年之家,挂牌3个企业青年之家,推动组织体系向末梢延伸。
福田区福安社区积极探索党团牵动、行业推动、楼宇促动等建团路径,探索“商圈+共建委员会”“楼宇+团组织”“行业+团组织”等建团模式;与街道、辖区大型企业、物业开展共建,创新“党委领导+政务服务+多元治理”的“1+1+1”商圈高质量发展服务治理体系。
目前福田已联合打造了白领e家、兴融社区公园、福田高铁U站、中信青年之家、平安云顶等21个青年之家和35个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团属青少年阵地辖区街道全覆盖。
而光明区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其常住人口10年增长127.75%,达到109.53万人。覆盖基层团建“无人区”和填补创新型团组织“空白区”成为其团建的重点。
团光明区委为此建立团建指导专员队伍,深入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先后组建了近400个“两新”团组织,仅2021年就新增128个。
罗湖区则在新兴领域发力,成立深圳首个互联网行业团组织“罗湖区互联网行业团工委”,并推动金融、珠宝、新媒体等行业建立团组织,扩大新兴领域团组织覆盖面。
“在深圳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其实挺难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团区委建立工委后,把我们这些‘散户’聚集到了一起,让我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也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一名互联网从业青年说道。
数据显示,县域改革实施以来,深圳全市团组织总数由不足2万个增长至3.4万个,仅与2021年比,增长率为17.86%;深圳团员总数已突破50万。“两新”团组织逾万,占深圳团组织比例达31.8%,仅2022年就新建“两新”领域团组织2530家,达标率115%,其中非公企业2381家,达标率119%。
同时,完成腾讯集团、阳光保险、正威国际、神州通、富森供应链、信利康供应链等6家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以及腾讯计算机、腾讯音乐、乐信控股等3家中国互联网100强企业的建团。成立深圳市工业设计团工委、市禁毒社会工作行业团委、市科普教育行业团委,以及深圳市大型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含38家驻深央企、10家市属国企、8家非公企业。
高质量强团
团干数量增长近1万人
团干部的能力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共青团基层改革的实际成效。
县域改革以来,团深圳市委“突破惯性思维、打破固有方式”,创新团干部的选用和管理培育模式,通过拓展挂兼职团干部、青少年事务社工、公益性岗位等渠道,探索以高校、国企、“两新”组织、社区、机关等为载体,从社区骨干、创业青年、青年企业家、青年志愿者、在校大学生等群体挖掘优秀青年人才,打通社会化选聘、项目化用人路径,多渠道拓宽基层骨干来源。
同时,加强对基层优秀团干部的表彰激励,推荐其成为各级团代表和团委委员,向同级党组织进行人才举荐,相关团内荣誉、推优入党等也予以倾斜。
其中,团光明区委将此事作为加强全区基层组织建设的突破口,敞开渠道“选”、进退有度“管”、灵活开放“用”、分层分级“育”,不仅挖掘优秀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等青年力量进入团干部队伍,团干部数量增加超300名,推动“两新”领域团支部增加131个,增长率超58%,还打通团干部转岗路径。
同时,联动光明区群团资源,选拔优秀青年群团干部形成一支66人的青少年事务工作者队伍,对各街道、社区全覆盖,并通过建立青年人才库,成立光明区青年创业协会、科学城菁英汇等团属组织,逐步形成基层团建的“人才蓄水池”,有效破解共青团工作基层基础薄弱难题。
龙岗区则建立了覆盖党政机关、企业园区、社会组织等领域多元人才体系,分层次构建“青年领头雁矩阵”。其中,区级层面设置专职书记、副书记各1名,兼职副书记3名;11个街道团工委书记实现100%专职专设专用,并配备1—3名兼职副书记;优秀社区团委书记优先纳入社区党委书记后备人选,形成阶梯成长路径。目前,区团干部已近4000名,并聘用青少年事务社工800余名。
而盐田区按期换届,在1正、1副专职书记的基础上,从学校、“两新”领域选配1挂、2兼副书记,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
坪山区团代表联络站下设8个专项服务小组,并成立坪山区首家名团干工作室,带头人由知名的广东省中学共青团导师、深圳市青年讲师、中山中学团委书记郭晓英担任。
“非常感谢团宝安区委、社区团委为青年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基层的历练让我们受益匪浅。未来,我希望能继续为基层社会治理出计献策,贡献青春力量。”2023年寒假期间,该区和平社区团委携手高校团委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共建活动,遴选优秀大学生赴社区担任兼职团干部、青年干事,两名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在挂职锻炼中发挥专长,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为基层一线贡献“青年智慧”。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团干部总数由4.5万增长为5.37万,增长率为16.68%。实现全市街道团工委、社区团组织100%换届;福田、南山、光明、坪山等4个区实现辖区内街道团工委书记100%由街道党工委委员担任;704个社区100%由社区党委委员兼任团组织书记,且书记优先从社区党委委员中35岁以下的党员年轻干部中产生。
高标准服务
聚焦“急难愁盼”
构建全过程服务体系
组织覆盖面扩大后,也需不断推出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能贴近青年,增强青年对团组织的黏性。
一项来自深圳共青团系统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新兴青年不仅希望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劳动保护等得到改善,同时期待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对工作参与感、工作自主性、自我实现以及机会和发展空间的诉求日益强烈,希望共青团的服务契合金融科技、就业创业、心理辅导、文化发展、互动交友、求知奉献等发展需求。
坚持需求导向,团深圳市委一方面聚焦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构建青少年成长、成才、生存、发展、婚恋、作为、参与、奉献全过程服务体系,建立“我为青年办实事”长效机制,先后推出120件青年民生实事,打造“青”字号品牌服务,增强团组织与青年群体之间的黏性。
包括推出“圆梦计划”,已帮助2.3万余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完成在职学历教育;“青年驿站”为4万余名来深求职大学生提供短期住宿、就业指导和城市融入服务;“青爱团”青年婚恋交友公益平台每年服务近万名青年;升级打造聚合心理健康、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和困境帮扶等服务功能的“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接听青少年来电16.7万通,接听量位居全市心理咨询热线第二,配套建成线下“1+11+N”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站点体系,以及在全国首创“涉罪青少年全链条帮教体系”等。
另一方面,主动适应新时代团员青年分布聚集特点和青年工作组织形态多样化的需要,指导社区团委分众化、清单式提供服务和活动,打造“共青团+青年社团+兴趣小组”多元化组织形式,即以地缘、业缘、趣缘、益缘为机缘,自发成立青年兴趣小组,再经团组织指导逐步发展成为团属青年社团,变“无差别”服务为“菜单式”“精准化”服务。
目前已知的就有摄影类、音乐类、科技类、创业类、运动类、爱车类等,并陆续推出潮玩音乐会、白领链+、白领文化街、大堂健身房、CBD青年学院、阳光成长营、“幸福随处可见”便民小推车、“我与青年服务面对面”、健康长跑、舞龙舞狮等具有特色的成长性项目。
“这里不仅是一个‘小众’社团,也是青年爱好者的‘大家庭’,让人有种温暖踏实的归属感。”在宝安区,除了张淑欣加入的青年女子舞龙队,其社区团委还培育、组建了基围文化队、吉他社、和平跑团、爱球一族等特色鲜明、种类多样的青年社团。
龙华区微棠新青年社区也发展户外登山社团等34个“青趣社团”,并建立团支部,改革以来共组织开展活动160场,覆盖青年5000余人次。
南山区打造“南山国际大学生创新驿站”“青春学堂”等品牌项目,并依托“青年之家”推出“七彩青春”服务,即“青·组织”“青·学堂”“青·联谊”“青·公益”“青·创业”“青·联盟”“青·驿站”七大品牌项目。
福田区则升级福田CBD青年学院,建成“总院+八大特色分院”,培训22625人次。
下一步,团深圳市委还将在团中央、团省委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挖掘和总结基层团组织改革中的亮点举措,为全团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效,打造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深圳样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