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药监局提醒:自行“刷酸”有风险!

编辑:陈苏雅2021-08-13 10:00内容来源:羊城晚报

新闻提要

羊城晚报2021年8月13日讯 “手把手教你刷酸”“新手刷酸攻略,跟黑头粉刺说拜拜”……

最近,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在家DIY刷酸美容走红。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

近年来,刷酸逐渐成为美容院的热门项目,很多消费者会将其作为控油祛痘、清洁肌肤的一个美容项目,也出现了一波在家刷酸的“潮流达人“。

不过,在家刷酸有风险!

8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一篇名为《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科普性文章。详细地解释了“刷酸”的定义,为广大群众科普“刷酸”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并特别提到,“刷酸治疗”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不是化妆品。

自行刷酸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提醒,“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例如:维A酸、三氯醋酸等。为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刷酸”时“酸”的浓度一般相对较高。以医疗机构皮肤科常见的“刷酸祛痘”为例: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

化学制剂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都可影响换肤的深度。依据化学换肤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深层换肤。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另外少见的有灼伤、糜烂、渗出、色素异常、反应性痤疮、粟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荨麻疹、瘢痕等。

需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

药监局提醒,“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记者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看到,在广州,提供刷酸服务的机构既有专业的皮肤医院,也有不少美容医院。刷酸费用一般由水杨酸、刷酸费以及修复护理面膜等其它费用组成。价格基本在500-1000元之间,为吸引消费者,各家机构推出的折扣也五花八门,有低至350元、398元的果酸套餐,秒杀、新客优惠等活动很多,也有高至1500-2500元多的“换肤”“小白皮嫩肤”套餐。

随着小红书、抖音等自媒体的兴起,“手把手教你刷酸”教程同样走红网络,从刷酸入门产品推荐到刷酸具体步骤、刷酸后具体注意事项等可谓应有具有,在家刷酸成了更多人的选择。不过,从平台的留言来看,的确有人这样改善了自己的皮肤状态,但发生不良反应如脱皮、泛红、爆痘同样比比皆是。

广州奥若拉医学美容院长王琼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刷酸项目在医美界存在已久,并不是一个新兴项目,这几年的流行,是因为很多年轻消费者将其作为一个祛痘改善肤质的途径,来咨询了解的人变多了,也有些消费者会选择在家“刷酸”,“我接触过一个消费者,她每天都在家刷酸,痘痘不仅没有消,皮肤反而变得又红又痒又薄。” 

王琼表示,“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不适合高频率使用,刷酸是一种皮肤治疗的手段,但不是常规主推的项目,多数用于辅助治疗,消费者要听从专业医生建议,有相关的治疗需求才去做。“一般来说,浓度高的酸,一个月左右刷一次就可以了,浓度低的话,一周一次。“

王琼表示,在专业的机构,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方案,并可科学观察和判断治疗中的皮肤的反应进程,在必要时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以尽量减少或减轻皮肤的不良反应。

化妆品禁止宣传“换肤”

据美业颜究院发布的《2021“刷酸”护肤消费新风向》报告显示,近一年线上刷酸护肤市场规模将近9亿元,销售趋势一路走高,“刷酸概念在护肤市场中份额占比不足1%,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记者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发现,搜索“刷酸“,能看到不少果酸或者水杨酸类的化妆品,既有进口也有国产的,价格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不少化妆品都将“刷酸祛痘”作为主要卖点,吸引消费者购买。

药监局提醒,在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杨酸等,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允许使用浓度相对较低,如化妆品中水杨酸的含量不得超过3.0%。

要注意的是,化妆品是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不具有医疗作用。部分化妆品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去角质等功效,但与“刷酸治疗”有着本质区别。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防止误导消费者。(记者 陈泽云 实习生 肖霞洁

[编辑:陈苏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