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文博会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分会场启幕。
舞动云裳妙笔添彩
深圳新闻网5月6日讯(记者胡安坤通讯员蔡静玲)5月6日上午,第14届文博会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分会场开幕。这是龙华区第一个开幕的分会场,揭开了龙华文博会活动的序幕。
本次活动以“一带一路”为核心,以“共筑文化丝路共筑艺术发展”为主题,举办“两大画展、三大活动”,融合展品鉴赏、学术交流、艺术笔会、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为大众展现一场中国书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相互碰撞的艺术盛宴。开幕式当天,大批市民朋友前来观展体验。
龙华区委宣传部及有关单位负责人,战略合作单位嘉宾,国内著名画家李小可的创作团队,以及从斯里兰卡、土耳其、波兰、俄罗斯、菲律宾、黎巴嫩、爱沙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来的外国艺术家、设计师、收藏家出席了开幕式。
著名画师戴雪丽及其学生现场为身着旗袍的女子漫舞手绘“牡丹·梅·兰·竹·菊”图。
舞动云裳妙笔添彩多场签约筑艺术丝路
开幕式上,来自茂名享有“牡丹仙子”之称的著名画师戴雪丽及其学生现场为身着旗袍的女子漫舞手绘“牡丹·梅·兰·竹·菊”图。旗袍为纸,在一笔一划的勾勒中,牡丹花等图案活灵活现地呈现,红的典雅,素的自然。此次旗袍彩绘艺术秀,旨在将中国画应用到服装设计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服饰,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元素的柔美。
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与深圳市鸿韵绣服装有限公司就“国画艺术与旗袍服装设计”的项目进行了合作签约。鸿韵绣是一家深圳老字号旗袍设计生产企业,善于将中国画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原创风格。据悉,此次签约标志着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成功拓展了国画艺术与旗袍设计产业的对接,将拉动一批国画艺术家与企业的跨界合作。
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还分别与广东世纪潮流国际旅行社、深圳新世纪国际旅行社就“文化+旅游”项目进行了签约,双方的合作将为广大游客推出更多文化旅游专线产品。
此外,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与八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代表就“国际艺术创作写生基地”项目合作也进行了签约,今后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将成为中外艺术家创作交流的聚集地,助力艺术“走出去”。
此次分会场的两大展览是中西文化艺术的一次融合展示。
两大画展展中外艺术精品
《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师生作品展》展出了艺术大师李可染之子——李小可老师及其艺术工作室19位成员的精品力作120多幅,每幅作品都承袭“李家山水”风范,整体风格大气潇洒,古朴自然。
据了解,“李小可艺术工作室”成立以来,一直按照李可染先生“精读大自然与传统”这两本书的艺术精神,循着可染先生的足迹进行大量的写生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已逐渐形成李家山水的精神面貌和绘画风格,工作室的青年艺术家运用传统、忠于感受、反映自然,潜心学习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为建立、发展具有时代感和东方文化特征的中国画艺术,为实现可染先生“东方既白”的期许而不断地努力。
《一带一路·中西绘画艺术交流展》汇聚了土耳其、波兰、俄罗斯、菲律宾、黎巴嫩、爱沙尼亚、叙利亚、以色列等多国艺术家近百幅艺术精品,每幅作品都体现着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个性。本次展览在“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背景下,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美好符号,将“艺术之路”与漫长而宏大的“丝绸之路”相互呼应,搭建一个中西文化艺术学习交流的多元化平台。
据介绍,此两大展览是中西文化艺术的一次融合展示,在增进丝路沿线国家间的艺术交流的同时,开拓中西艺术爱好者的收藏渠道,让怀揣美好愿望的藏家真正融入到这场艺术盛宴中,将“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传承不衰。
分会场三大活动,以“一带一路”为核心,促进中西方文化深入交流。
三大活动促中西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学术研讨会于5月6日下午在观澜山水田园旅游文化园·山水美术馆举行,多位中国书画艺术家、“一带一路”沿线多国艺术家、文化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嘉宾与会。在研讨会上,中外艺术家们以“一带一路”为核心,就“中西文化艺术”在艺术理念、艺术特点、审美观上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与在座的嘉宾和听众进行交流。
一带一路·中西绘画艺术交流写生活动是一场“跨文化视角的艺术之旅”,吸引了200多名艺术爱好者前来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进行采风写生交流。此次写生活动将拉动中外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互学互鉴,共同提高艺术造诣。
“文博游·观澜山水田园第二届山水文化节”将联动珠三角的百家旅行社推出“文博游”专线产品的主题活动,其中包含:“入驻画家联展”、“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名家笔会”、“旗袍艺术秀”等活动内容。
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作为中国首家集旅游度假、国画创作、展览、交易于一体的山水国画产业基地,以弘扬中国山水画艺术为己任。通过本次活动,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分会场向公众展现了四大首创:首创“一带一路+水墨艺术”走出去的发展模式;首创主题式中国画创作度假酒店新业态;首创动态、静态相结合的画家入驻模式;首创“极限细分”的山水文化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