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将工业人工智能作为产业主攻赛道之一

编辑:梁盈豪2025-03-07 08:41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广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来自100多家境内外媒体的200多名记者到会旁听。会上,代表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话题涉及新质生产力、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等,展现自信开放多元的广东。其中,人工智能成为代表口中“高频词”。

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在发言时讲述了研祥从500元起家,到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故事,点赞广东为企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并分享企业成功秘诀: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心无旁骛以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

广东有厚实的制造业家底,未来的赛道在哪里?陈志列认为应该主攻“AI+制造”赛道,大力发展工业人工智能。在这方面广东有显著优势:广东省人工智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产业综合竞争力居国内第一梯队;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广东造”;在广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案例中,涉及“AI+制造”的占一半。

他向大家展示一个智能读码器,“它的性能和价格主要取决于接受人工智能训练的强度和深度。卖两百、两千元一只的是它,卖两万元一只的也是它。”

“我想说,今天广东带人工智能的工业产品正在为广东的GDP、税收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陈志列建议,将工业人工智能作为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攻赛道之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及“卡脖子”技术的攻关研究,完成从研发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跨越。同时,鼓励支持本行业领域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人工智能产品、方案综合性体验中心,引导制造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把培养AI与机器人产业所需人才作为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在发言时表示,长期以来,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双向赋能、互相成就,学科结构体系全面对接广东20个战略产业集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广东制造业当家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占据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半壁江山’,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唐洪武特别提到,华南理工大学获批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今年将正式招生。

唐洪武表示,接下来,华南理工大学将致力于推动学科专业升级,把培养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所需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水平、跨学科人才培养,与港澳共建科技人才培养双融双促新机制,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同时,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做优卓越工程师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平台,助力广东在战略必争领域抢占先机、构筑优势。

加速推进飞行汽车产业化应用落地

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步建立了全球领先的产业优势,飞行汽车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效应。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发言时建议,以飞行汽车为关键突破口,推动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

冯兴亚说,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以飞行汽车为代表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广东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大省和低空经济起步较早的省份,发展飞行汽车产业具备良好的战略优势与产业基础,正宜乘势而上、加速融合发展,要在研发体系、制造工艺、应用场景等方面双向赋能,为推进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现实路径。

他建议,加速推进飞行汽车产业化应用落地,推动飞行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强化标准引领,开展飞行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可靠性的等效研究,鼓励飞行汽车产业链企业探索车机复用的方案,加速形成融合创新的产业集群;另一方,加快完善起降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放公益资源,集成设计飞行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打造一体化出行生态。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专业资格互认

在资产评估行业深耕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国众联集团董事长黄西勤结合工作实际,呼吁提升专业服务业品牌化国际化水平,推进粤港澳三地专业资格互认。

黄西勤说,专业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扩大,要引导专业服务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要研究推动出台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境外业务的相关政策,研究构建并共享境外业务所需的行业数据信息,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支持,增强专业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黄西勤还建议,构建强有力的粤港澳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互认统筹协调机制,对涉及港澳专业人才在湾区内执业资格互认有关事宜,属国家事权的争取放到最宽,属省级事权的争取落到最优。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黎明华发言时表示,广东是海洋经济大省,要经略海洋、挺进深蓝,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黎明华说,在海洋产业中,海洋平台作为一种新型海洋基础设施,是海洋科技的创新,具有强大的海洋作业能力和稳定性能,能够有效破解陆地资源要素,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建议积极拓展海洋经济空间,重视推动海洋平台发展,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简化用海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加快项目落地实施。

黎明华还建议,借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出台购置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船艇,激发潜在市场需求。同时,完善新能源船艇充电设施等基础配套布局和建设,为新能源船艇的推广使用提供便利条件。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李舒瑜 徐兴东 宁若鸿


[编辑:梁盈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深圳新闻网|深圳政府在线|福田网|罗湖网|南山网|盐田网|宝安网|龙岗网|光明网|坪山网|宝安国防网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华网|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

粤ICP备16092393号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