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晓宇2023-12-07 09:03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2月5日,是第三十八个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然而最近,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志愿服务时长却被当成了商品“买卖”,并被明码标价,有的还打出了“298元一个项目,可积累8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等广告,还有的晒出成功操作累计时长的截图,来标榜自己真实可信。那么到底是谁在打志愿服务时长的“歪主意”?又是如何钻空子牟利的?该如何治理这种买卖志愿服务时长的乱象?
四川:志愿平台通报多起违规案例
不久前,四川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通报了多起志愿服务违规案例。记者对这些违规案例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中关于志愿服务时长弄虚作假的占大多数。
案例1:以志愿服务名义 进行营利性活动
某高校学生魏某某组织本校5名学生,滥用和盗取“志愿四川”账号,依托网络平台贩卖志愿服务时长,进行非法牟利。
案例2:将工作时长 记录为志愿服务时长
某高校“团学干部志愿服务队”等组织账号将学生干部例会、培训、值班、筹备活动等常规工作时长通过“志愿四川”平台记录。
案例3:发布虚假活动 恶意刷志愿服务时长
某县级团委下属组织为应对工作考核,由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发布虚拟活动,每个活动招募人员50—500人,恶意刷取志愿服务时长,积累平台数据。
通报明确指出,贩卖志愿服务时长系违法行为。四川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对于买卖志愿服务时长行为“零容忍”。一经查实,均会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