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孙逊2023-10-19 11:00内容来源:深圳晚报
近年来,深圳不断推进古籍管理工作,让流淌在古籍中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市民体验和学习古籍保护知识。
深圳图书馆在深圳读书月期间举办古籍保护与宣传月活动,志愿者指导读者体验碑帖拓片。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深圳新闻网2023年10月19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以纸紧覆金石器物的文字、图画上面,再用墨打印,传拓作为中国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爱好者。10月2日,正值中秋国庆假期,深圳图书馆正在进行的第四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以“金石不渝,传拓留真”为主题,邀请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邢跃华来馆授课。据悉,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会作为志愿者在深圳图书馆举办的“古籍修复与保护月”活动现场指导读者体验碑帖拓片、线装书的制作等,让读者通过“摸得着的体验”感受古籍的魅力。
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近年来,深圳不断推进古籍管理工作,让流淌在古籍中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数字化转型
推动古籍活化利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据深图工作人员介绍,深图现有古籍300部、4076册(件),其中5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部入选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深晚记者了解到,在古籍的保护工作上,2013年底,深图便率先完成了馆藏古籍的普查,并挖掘出了国家珍贵古籍《唐宋元文约选》。同时,深图积极开展珍贵古籍修复,完善分级保护,自2014年“深圳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室”成立至今,共修复了《炳烛篇》《昌黎先生诗集注》等古籍14部15册,总计1300余叶。此外,深图不断加强古籍书库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并先后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培训班、广东省第一期修复技术培训班等,培养符合条件的人才。
托补裱拆、锤压捻打……这是深图古籍修复师李璟日复一日的工作,一支毛笔、一碗浆糊,揭页、修补、压平、修剪、装订……每一道工序都是博大的学问。深图馆外车水马龙,李璟在古籍修复室埋头修补虫洞,时间也仿佛慢了下来。“据我了解,深圳从事古籍修复行业的只有深图的两名修复师。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圳市民,发现他们对于古籍修复行业有一定了解,非常渴望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李璟认为,深圳的经济发达,吸引了很多高素质人才,不少民间收藏家也收藏了很多珍贵的古籍,市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比较深。“有一些读者还成为了古籍活动的志愿者,努力将热爱古籍的正能量传递出去。”
技术赋能,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了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2021年5月,深图上线了“深圳图书馆古籍数字平台”,为读者提供古籍在线阅览,迄今共服务读者3万余人次。
汲古润今
市民参与古籍保护与传承
让古籍“活”起来,不能只关注古籍的修复与保护,更要关注古籍的活化利用、普及与传播。古籍的保护与开发离不开市民读者和社会公众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向读者宣传古籍保护,深图以举办展览、讲座、读者开放日活动等形式,将古籍普查和研究整理的成果向社会展示。
2017年初,深图为了让读者深度体验和学习古籍保护知识,借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影响力,开始组织策划面向社会的免费古籍修复培训项目,迄今已举办四期。今年9月6日发布第四期培训班招生通知后,共收到近80名热心读者报名,深图筛选了30名入围人员于9月18日进行面试,最终确定正式学员名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激发大家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深图副馆长肖容梅在开班式上说道。
市民孙旭峰是深图第一期古籍修复培训的学员,2014年,他带着从网上“淘”来的两本旧书拜访深图古籍文献修复室,爱书之人的默契让他和深图馆员们慢慢熟悉起来,而他对古籍的热爱也打动了馆员们。“后来,我报名参加了深图的古籍修复培训项目,从此与古籍修复结下了不解之缘。”纸寿千年,代代传承的古籍,让更多人认识中国,理解古代中国,热爱中国。
“古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现代化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深图有完善的保护技术、方法体系和规章制度,在流传久远上,比古代更保险。我们更应秉承古人‘敬惜字纸’的观念,保护古籍,给它们留出一个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保护我们的记忆,从而让我们多一种机缘来体味‘耕读传家’‘子孙永宝’的含义。”李璟说。在深圳这些从事古籍管理工作和热爱古籍的人心中,文以载道,源远流长,卷帙浩繁的古籍是千百年积淀的历史和文化,不但要让这些古籍“活”起来、留下来,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炬火,还应将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根脉“长”起来,回应时代的需求,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