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区域性综改试验 106项改革任务均按计划有序推进

编辑:郑晓鹏2020-05-18 08:40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闻提要

记者从深圳市国资委了解到,深圳突出“放活管好”总要求探索优化国资监管新路径,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目标,不断增强市属国有企业活力和产业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原标题:深圳国资区域性综改试验,106项改革任务均按计划有序推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5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记者从深圳市国资委了解到,深圳突出“放活管好”总要求探索优化国资监管新路径,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目标,不断增强市属国有企业活力和产业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综改试验启动近一年来,深圳国资系统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勇担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这一重大使命,推动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创“六个新高”。

2019年,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3.6万亿元、净资产1.26万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4%和17%;实现营业收入7183亿元,增长44%;利润总额1275亿元,增长17%;净利润961亿元,增长20%;上缴税金1069亿元,增长26%。全年市属国资为深圳贡献财税收入506亿元。今年截至目前,通过购买资产等方式,向市财政贡献非税收入80亿元。

以抓落实为根本

全面构建权责清晰、善作善成的改革架构

近期,按照市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积极筹划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综改试验领导小组,进一步提高改革领导机构规格,强化对综改试验的全市统筹。

在市国资委层面,优化调整了推进综改试验和“双百行动”组织架构,成立市国资委业绩考核委员会,设立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机制创新、监督优化等6个专项小组。编制印发《深圳市国资委落实<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任务分工表》,围绕布局调整、国资监管、国企党建等9大领域,全面推进落实39条改革举措、106项具体任务。目前,106项改革任务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同时,组织专班开展市国资委特设机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国企领导人员管控模式、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等8个重点课题研究,明确改革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构建起点、线、面相结合的改革系统架构。

以管资本为重点

努力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国资监管路径

突出“放活管好”总要求,着力在破除体制性障碍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一是加快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紧扣“国企出资人、国资监管人、党建负责人”职责定位,修订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强化党建和监督职责,形成8类24项事权,更加凸显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出台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未实际控制上市公司治理办法,修订完善股东事务沟通指引,立足股东身份行权履职。特别是,我们按照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的部署,启动国资监管立法工作,推动《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列入深圳市人大2020年立法项目,努力为地方国资立法探新路。

二是持续完善“两类公司”功能。编制实施投控公司对标淡马锡打造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1+7”方案,重点强化投控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功能,将华润信托股权整合至投控公司,将境内主业不超过净资产20%、约400亿元的投资决策权授予企业,推动投控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968亿元,力争今年跻身世界500强。着力提升资本集团的国有资本运作能力,将华润深国投、中国科技开发院等股权整合至资本集团,并将其单笔股权投资决策权限提升至净资产的5%、约10亿元。

三是创新构建智慧国资国企管控平台。全面实施智慧国资国企信息化三年规划,建立信息集成、实时在线、公开透明、协同高效的要素交易综合监管体系,有序推动阳光采购平台、资金融通平台、资产交易平台、资源性资产租赁平台、重大资源开发监管平台、审计大数据平台、国资大数据中心和监督稽查信息系统“六平台一中心一系统”上线运行。目前,阳光采购平台累计完成委托项目989个、节约资金7.12亿元;资金融通平台成交金额1924亿元,资金融通成本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18个基点(0.18%)。

以市场化为导向

全力打造机制完备、活力充盈的现代国企

按照“产权改革是基础、公司治理是核心、选人用人是关键、激励约束是保障”的改革逻辑,全力克服机制性梗阻,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国企治理模式。

一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坚持“引资本”与“转机制”相结合,以企业新设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同步实施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等方式,2019年完成星火绿创、育仁科技等5家企业混改,今年以来又完成2家企业立项、1家企业总体方案审批工作。目前,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达82.1%。

二是公司治理结构持续优化。直管企业基本建立内部董事、专职外部董事和兼职外部董事科学搭配、专业互补的规范董事会,聘请一批知名企业家担任市属企业外部董事,进一步提高董事会履职能力和水平。在13家直管企业试点监督与管理并重的财务总监履职模式。

三是市场化选人用人改革扎实开展。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坚持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对组织委派干部和市场化选聘干部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完成2家商业类直管企业和78家二级及以下商业类企业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

四是激励约束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出台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激励管理等指导意见,全面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契约化考核、差异化薪酬分配权利,建立薪酬与考核强挂钩机制。持续推进薪酬总额决定机制、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商业类直管企业长效机制建设覆盖面达76%。

五是“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稳步实施。围绕国家“五突破、一加强”目标要求,5家“双百企业”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投控公司授权放权等改革深入推进,资本集团完成规范董事会建设,深粮控股实现重组上市后融合发展,深圳国际打造国有境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标杆,特发集团完成集团层面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工作。能源环保、建科院2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改示范行动”。

以优服务为目标

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紧扣市委、市政府对深圳国资“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定位,加快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上市公司集中。

一是资源重组整合大力推进。落实国资资源配置“战略地图”、重组整合“1+N”方案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完成环境水务、特区建工、要素交易、重大产投、智慧城市等企业组建重组工作,推动76.5%的国有资本集聚到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以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

二是“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战略加快实施。持续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市属国资代表深圳出资100亿元参与南方航空股权多元化改革;通产丽星与力合科创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完成,为科技服务型企业资产上市提供了深圳案例;特发服务、水规院、城交中心等IPO进程加快,市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57.8%。

三是国资国企功能作用更加凸显。在深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组建1000亿元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债券融资、银行信贷,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实施市属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助力深圳建设世界一流湾区。主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全国率先出台国有物业免租2个月系列举措,累计免租降费15亿元。

以强党建为统领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

秉持“国企姓党为党”“强国企必先强党建”理念,始终坚持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是党组织在国企中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积极构建深圳国资国企加强党建若干措施等“1+N”制度体系,实现企业党建要求进章程全覆盖,将党委前置研究、“先党内、后提交”等要求制度化。

二是国企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要求,市国资委党委新增指导驻深国企党的建设职能,顺利完成95家驻深国企组织关系划转及管理工作,管理的党员从2.6万名增至7.5万名,增长188%;基层党组织从2034个增至5443个,增长168%。实施“责任党建”“规范党建”“质量党建”“活力党建”四项工程,指导企业“一企一品”创建特色党建品牌,投控公司创新打造“跟党一起创业”楼宇党建模式,机场集团、地铁集团分别打造全国首个空港党群服务中心、全国首个5G党群服务中心。

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将监督工作服务支持改革摆在头等重要位置,出台加强监督保障综改试验指导意见。指导直管企业全面构建党委领导、纪委统筹,纪检监察、监事会、财务总监、内审、内控、风控协同联动的“六位一体”大监督体系,实现出资人监督、党内监督和监察监督有机融合。

[编辑:郑晓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