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龙华咖啡走出“国潮范儿”

龙华咖啡走出“国潮范儿”

来源:龙华新闻 发布日期:2025-03-28 13:29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皆得所愿咖啡馆一角。

皆得所愿咖啡馆特色咖啡。

皆得所愿咖啡馆主理人廖作敏。

位于观澜古墟的皆得所愿咖啡馆,它不仅仅是在卖咖啡,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

不知道何时开始,街头巷尾的咖啡店多了起来。每每路过,总会被一阵香浓的味道所吸引。而在咖啡之上,人们更加追求在咖啡馆中适配的氛围与环境。

在这烂漫的春日,“窝”在舒适且充满特色的咖啡馆中,与香醇可口的咖啡来一次“深度约会”,这感觉应该相当美妙吧!

当咖啡遇上国潮 适配度拉满

独栋中式庭院,有白墙黑瓦,也有古韵十足的灯笼、折扇。位于观澜古墟一角的皆得所愿是一家咖啡馆,它在卖咖啡的同时,更传递出一种文化。

作为justlife旗下“咖啡+文创”的代表性咖啡馆,皆得所愿咖啡馆以古墟为背景,以咖啡为载体,致力打造一个共生社群。“咖啡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当代年轻人走入传统文化的一扇门。”咖啡馆的主理人廖作敏介绍,justlife品牌于2014年在深圳创立,以一个300平方米的大型生活咖啡馆为“实验场域”,把咖啡与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步伐加速,越来越多人萌生“想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念头,旅游市场空前火热。曾经廖作敏也考虑着要不要到“有风”的地方去开一家特色咖啡馆,但一想到得远离长期生活的环境,他觉得未免过于冒险。“其实待在城市里也能找到松弛感。”带着这样的想法,廖作敏来到了龙华,走进百年古墟,租了一栋带有庭院的宅楼,并将其改造成咖啡馆。

“人们不仅仅需要一杯咖啡,还需要咖啡背后的一种生活方式。”廖作敏认为,当生活中不能远游的人迫切需要一个地方切换心情、放空自我时,城市提供的微度假模式将会成为最好的选择。

对于咖啡与文化的碰撞,廖作敏也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没有迭代的文化加持,一家咖啡店是很难‘长红’的。”正因如此,皆得所愿咖啡馆以咖啡这种“媒介”,通过国潮的方式和手段,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拥有了当代的表达方式。

要让想法落地,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初来乍到”的咖啡馆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爆火,“头两个月确实吃力,月销量曾低至个位数。”不想坐以待毙的廖作敏开始思考如何让咖啡馆更有特色。在咖啡馆内,处处可见“文化基因”,如廖作敏和店员手写的毛笔字,邀请非遗花灯传承人亲手缝制的特色花灯等,“我们希望从这里开始,打开深圳众多连接传统文化的窗口,形成一种独特的社区文化。”

为了吸引人气,廖作敏联动台湾时尚资源和品牌,率先在古墟举办了一场时装秀,让时尚元素与国潮文化相互碰撞,带来旺盛人气和全新的消费体验。

一场秀,活跃了古墟氛围,更让人们看见了“背后”的国潮咖啡馆,至此咖啡馆成功破局,并迎来了渐行渐好的经营局面。“做单店非长久之计,要做就得整合,盘活整个‘菜市场’。”廖作敏把聚焦本土以及周边客群的目标放大,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东南亚地区。一时间,港客以及国外客人闻讯而来,在古墟巷道漫步,感受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国潮文化与咖啡的碰撞中,找到生活平衡与惬意。

凭“咖”出圈 “啡”越传统边界

一个通体写满《兰亭序》的玻璃杯,再加一个招财狮。一杯咖啡里不仅有香浓,更有文化“底料”。谈及咖啡馆受欢迎的原因,廖作敏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百年墟市的历史街区场景,二是产品的“包装”和表达带来的冲击力。

随着咖啡馆在城市里“遍地开花”,同质化运营模式也让不少爱咖人士感到缺乏新鲜感。廖作敏认为如果每一家咖啡馆能持续稳定地进行文化迭代并输出,那么必然可以让消费者收获“常来常新”的体验和感觉。

盘活资源,意味着需要不断为其注入文化内涵,也意味着突破,甚至跨界互动。如今,咖啡馆与观澜古墟内的商铺也进行密切联动,让旗袍秀+咖啡下午茶“梦幻联动”,非遗+咖啡奇妙碰撞,实现抱团发展。另一方面,立足观澜文化小镇丰富的文旅资源,廖作敏做起了整体“营销”推广,希望人们以咖啡馆为探索龙华的起点,解锁更多新花式、新玩法。咖啡馆整合小镇内特色景点、美食、住宿等,制作游玩攻略,让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适配”最佳微度假线路,体验龙华“慢生活”。

“我们卖的不是一杯咖啡,而是‘售卖’好的体验价值。”廖作敏认为做产品背后的文化,所需的时间成本和精力远比“一杯独卖”的经营模式付出更多,但它却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比起做好一家网红咖啡馆,廖作敏说他更想影响更多人共同构建这条共赢生态链,做成系列、有特色的长红咖啡馆。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文 陈建华/图


分享到:

来源:龙华新闻 编辑:梁盈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