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梁盈豪2025-02-10 09:12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县城的“情人桥”上,年节期间成为“山货”街。
▲父母为在外工作的子女做上满满一桌好菜。
每年春节,外出游子都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而家乡,在游子们的心中,总是“白月光”。
河源和平的春节氛围,依旧浓厚。大街小巷,都挤满了购买年货的人。大家为了一年最隆重的一刻,放下了日复一日忙碌的活儿,为迎接新春,投入各项工作的准备中。
年味在大街小巷飘荡
每次返乡,总有一种感觉,家乡似乎变了,又似乎没变。主街上,车辆往来,让原本狭窄的道路变得更加拥挤。但临近春节,大家似乎见怪不怪。
水果一条街延伸为果蔬一条街,除了固定的摊贩外,只在趁墟时才“出动”的乡镇里的阿公、阿婆也挑着担着,年前天天“蹲守”,盼手中的山货受买主青睐,年前来一拨“大促销”。
县城里有名的“情人桥”,年前成为山货买卖的聚集地,想要买山里货,轻车熟路摸过来,就能货比三家,买到“心头好”。
这里头,有山间遍地可见的野菊,采摘后洗净晒干后拿来售卖,轻捻几朵放在水杯里,注上热水,可看到花朵次第延展开,“清肝败火,过年‘上火’热气正适合。”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自然晓得这野菊的功效。
要说年味,街头巷尾的小店铺播放的迎新歌曲以及高高挂起的灯笼、红彤彤的春联,更显得喜气洋洋。虽然也有“散卖”春联的点,但是要说集中,曾经的音像一条街如今的春联一条街是少不了要逛一下的,即便不买任何东西,往那条街上穿行过去,也觉得沾了一身喜气。
年味在舌尖流淌
每个人都保留着自己对家乡的“味道”,对“年味”而言,舌尖是少不了的“评委”,许多在心中久久不散的年味,都是从味蕾中延展开的。
我心中的“年味”,从年三十开始蔓延。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家中每逢到了年三十,雷打不动地做肉丸子、酿豆腐、酿蛋饺等,曾经为了“求新”,还试过酿木耳。最近几年,做的食物渐渐少了,但肉丸子、酿豆腐仍是必备的两道菜肴。
看似简单的家常菜,但是到了年三十,却又有独特的风味,这一切都在于现做现蒸现吃。
买好新鲜的猪肉,剁碎,加入马蹄碎或香菇碎,加盐、淀粉、葱碎和好后,再准备一小碗茶油,便可以进入制作肉丸子或者是酿豆腐的程序了。黏稠的肉在沾满茶油的手掌中反复摔打,让其肉质紧实,形成圆球状;油豆腐撕开一角,简单粗暴地把肉馅塞入其中,即大功告成。
制作好的食材放入柴火烧得正旺的大铁锅内,只需十几二十分钟,新鲜的肉丸子和酿豆腐就可以出炉了,吃上一个,味道极鲜,比以往任何时间段在摊位上购买的肉丸子、酿豆腐都美味。
年味在传承中创新
大年初四,跟丈夫回了一趟乡下。当天东水镇董源村正热闹开展村BA篮球赛,其中上围、永新、昌下、新围四个自然村的篮球队激烈竞逐,在争夺最后的胜利。
近年来,农村的春节习俗也悄然在改变。大家一改不是出门走亲戚就是窝家里的习惯,开始走出家门,参与集体活动。
“希望借助一些文体活动让大家都能充分交流互动,活跃一下乡村年节氛围。”董源上围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赢了赢了,上围村队赢了。”远处先传来了阵阵打鼓声,左邻右舍赶紧探头出来看热闹,哪队赢了,卡车就会拉着打鼓的人一路鸣鼓回到村里,告知父老乡亲这一喜讯。
当晚,董源上围村拉开了第二届“村晚”——春节欢度晚会的序幕。大朋友、小朋友轮番上台,为乡亲们表演节目。“太棒了,表演得真好。”“我也是第一次看儿子在台上跳舞。”如果说第一届“村晚”是“留守”村民参与的多,那么第二届一些游子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家乡的“村晚”舞台上来了。不少人身怀绝技,却极少展示在自己的亲人面前,这一次正好是一个展现的机会。“村晚”街舞节目,一段机械舞的表演,让台下的乡亲父老齐齐拍手叫好,表演者的母亲正坐在台下,震惊不已,连连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儿子表演舞蹈,没想到这么精彩。
时代变迁,年俗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无论是不变的年味,还是创新的年俗,都是在传递一个信息:年年迎新年年新,一年更比一年好。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文/图
相关新闻
鍙嬫儏閾炬帴LINKS
榫欏崕鏀垮簻鍦ㄧ嚎|瑙傛箹鏀垮姟缃� |姘戞不鏀垮姟缃�|榫欏崕鏀垮姟缃�|澶ф氮鏀垮姟缃�|绂忓煄鏀垮姟缃�|瑙傛緶鏀垮姟缃�
娣卞湷鏂伴椈缃�|娣卞湷鏀垮簻鍦ㄧ嚎|绂忕敯缃�|缃楁箹缃�|鍗楀北缃�|鐩愮敯缃�|瀹濆畨缃�|榫欏矖缃�|鍏夋槑缃�|鍧北缃�|瀹濆畨鍥介槻缃�
浜烘皯缃�|鏂板崕缃�|涓柊缃�|涓崕缃�|涓滄柟缃�|鍗楁柟缃�|鍖楁柟缃�|鏂版氮缃�|鑵捐缃�|鎼滅嫄缃�|缃戞槗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