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汇聚强大防疫力量 交出“大考”龙华答卷

汇聚强大防疫力量 交出“大考”龙华答卷

来源:龙华新闻 发布日期:2021-07-16 12:04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在与两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交战”中,龙华区正面应战,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开展大排查、大流调、大检测、大追踪工作,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完成“5·21”“6·14”重点人群排查任务,圆满完成落地核查率和核酸检测率双100%任务目标,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疫情防控整体形势平稳可控,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龙华答卷”。

防疫是一场大战,更是一场大考。

刚刚过去的一个半月,深圳先后抗击阿尔法(Alpha)、德尔塔(Delta)两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打了两场疫情防控硬仗。在与两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交战”中,龙华区正面应战,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树牢全区“一盘棋”联动思想,狠抓排查和管控两个关键,完善“三统一”“无差别全量排查”“日清日结”三个工作机制;区、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战线全体人员一律在区里值班,坚守岗位、随时待命;区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各街道、各部门、各工作组、各专班,与时间赛跑,抢抓“黄金期”“窗口期”,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开展大排查、大流调、大检测、大追踪工作,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完成“5·21”“6·14”重点人群排查任务,圆满完成落地核查率和核酸检测率双100%任务目标,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疫情防控整体形势平稳可控,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龙华答卷”。

医护人员向记者展示振能学校的孩子们送的感谢卡。


最迅速的部署全面进入应急状态与病毒赛跑

与过往交手的“敌人”不同,“5·21”和“6·14”疫情遭遇的新冠病毒,是传播速度更快、病毒载量更高的新冠病毒“升级版”——阿尔法变异毒株和德尔塔变异毒株。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极快的特点,龙华区以“快”制敌。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强调,全区上下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起十二分精神,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区几套领导班子成员每天到挂点社区检查指导,严格落实社区小区、关键卡口的防疫要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及街道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全面进入应急状态,构建快捷高效的组织体系,做到职责清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组织核酸检测,进行流调溯源,开展应急演练,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

疫情处置,兵贵神速。龙华区以最快的速度开展全区全员核酸筛查以及专项大排查,及时有效管控疫情。组建由区委书记王卫担任总负责人,区委副书记、区长雷卫华担任总指挥的工作专班,根据各街道人群分布、产业布局等实际因素,制定全区核酸检测筛查方案及6个街道配套方案。采取“固定点位+流动点位”的方式,设置62个固定采样点,共930组采样单元;设置150个机动采样小组,重点保障大型企业、工业园区、中小学及幼儿园采样工作。6月6日至8日,全区完成第一轮核酸检测工作,累计检测332.1万人,占辖区总人口的113.35%,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6月19日至23日,完成第二轮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累计检测300.1万人,占辖区总人口的101.77%,结果均为阴性。

在锦鲤大厦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

龙华区妇幼保健院为在粤外籍人士及港澳台同胞提供新冠疫苗定点接种服务。图为台胞为接种服务点赞。


在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同时,龙华区疫苗接种不“断档”,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成立全区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王卫担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雷卫华每日调度,制定疫苗接种工作实施方案,倒排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全区共设置88个接种点,其中固定接种点86个(包括58家公办社康中心、19家社会办社康中心、3个富士康园区接种点、6个街道大型接种点),外籍人士接种点1个(区妇幼保健院),流动疫苗接种车1辆,可提供接种单元318个,日均接种能力约6万剂次,最高日接种量可达10万剂次。截至7月10日,全区累计接种疫苗355.1万剂。

党员志愿者深夜坚守北站中心公园临时核酸检测点。


最坚实的后盾党员干部沉入一线“一对一”包干社区

“我是党员,难啃的骨头我来!”“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战疫最前沿,龙华区基层党员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冲在最前方,将堡垒筑在战疫最前沿,让党旗始终在斗争一线高高飘扬,用一个个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带领群众积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党旗飘扬、党徽闪耀,激励着他们奋勇向前,以逆行者的姿态,书写新时代龙华共产党员的担当。

“请大家保持一米的距离,谢谢配合!”这是5月底以来,观湖街道招商澜园党支部书记张朝每天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时说得最多的话。像张朝这样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还有很多。“5·21”疫情发生后,区委组织部在全市率先建立“一对一”包干社区工作机制,制定《关于选派干部火速支援基层一线抗疫的工作方案》,每个单位党委(党组)分别包干支援一个社区,集中选派280人,组建56个支援小组全脱产驻点社区,协助社区开展抗疫工作。

为保证完成核酸检测硬任务,区委组织部制定《龙华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社区采样点人员保障工作方案》,抽调区直和驻区单位30%机关干部1608人全脱产下沉社区一周,推动街道干部下沉社区3600人,下沉干部不分职务级别,由社区党委统一调度,定员定岗定责,协助56个社区快速完成核酸采样工作任务。

党旗飘扬在社区抗疫一线。


在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志愿服务力量也被充分调动起来。龙华区利用线上平台发出疫情防控倡议书,号召全区服务对象强化防范意识、主动接种疫苗,积极投入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全区日均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1600余人,高峰期日均近5000人参与服务,累计投入志愿者5.9万余人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约5600个,服务时间达32.3万多小时。

人员下沉、物资下沉、服务下沉,有效缓解一线人手不足和物资短缺等问题,凝聚了阻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在这场战“疫”中,他们并不是医护人员,但他们不惧风险、逆行而上,“五加二”“白加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勇当三百万龙华人的“守护者”。

核酸采样现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党员志愿者冒雨为群众撑伞。


最暖心的守护共克时艰汇聚抗疫龙华力量

6月21日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大浪街道龙平社区核酸采样点的一顶“移动帐篷”刷爆了龙华人的朋友圈,引来一众网友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的新闻栏目以“暴雨夜中最温暖的避风港”为题报道了这温暖的一幕,并为此点赞。

这场暴雨,不仅没有打乱大家的阵脚,还温暖了居民的心。事实上,像这样的守护故事,在龙华的防疫一线还有很多,暖心画面时常霸屏龙华人的“朋友圈”。

6月2日,一段只有25秒的视频在龙华人的朋友圈里热传。一个个身穿湛蓝色制服的网格员安静地趴在桌上休息,没有声音,没有动作,让网友们感受到“无声”背后的“力量”。视频拍下的这一晚,网格员们醒来后,与前几晚一样,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刘伟锋是其中一名网格员,2020年初疫情刚发生时,他也是一线人员。当时,刘伟锋坚持记录,写下上万字的战疫日记,展现网格员队伍平凡却坚韧的力量。这一次,他依然冲在前头,并且更从容、更有信心。

感动网友的不只有一线网格员无声的力量,还有“小巷总理”们步步为民的担当。6月8日凌晨,一张微信运动排行榜的截图在龙华区防疫一线工作者的朋友圈中刷屏。41006、36706、34390……疫情期间,在运动排行榜中“霸榜”的,都是那些奔走在社区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和志愿者,当天位列“榜首”的正是观澜街道黎光社区党委书记吴国斌。普通成年人平均步距约为70厘米,走一万步约等于7公里,而41006步相当于走了28.7公里。集中采样点位于距离社区工作站100米处的公园,吴国斌要无数次往返于这条100米的道路,开展搭棚、铁马围合以及物资准备工作。从6日晚上直至7日凌晨5时左右,采样点的帐篷才搭建完成,现场备好了铁马、台凳、标识牌等物资。期间,吴国斌加班加点,通宵留在采样现场开展准备工作,确保第二天8时顺利进行核酸采样。当天的采样工作一直持续到24时,吴国斌才返回家中休息。次日8时,他又投身于第二天的工作中。

就在上周,一则近20秒的“小女孩做核酸检测认出医护妈妈”的短视频冲上了微博热搜同城榜。视频中,排队等待做核酸的小女孩认出眼前采样的医护人员正是自己的妈妈,眼眶瞬间湿润,却仍乖巧地等待核酸采样。做完核酸采样后,小女孩伸出双手,轻轻地喊了一声“妈妈”,想跟妈妈拥抱,然而穿着隔离衣服的妈妈却拒绝了小女孩的“索抱”,猛劲儿摇头没有答应,并指示女儿采完核酸要离开队伍往前走。这短短一幕也让无数网友湿了眼眶,纷纷留言:“感动到流泪”“感谢付出、感谢守护”“致敬医护人员”……

正是这一群群“逆行者”用日夜坚守、无私奉献,筑牢了防控第一道安全墙,汇聚起了抗疫的强大龙华力量。

6月22日,美团无人配送车开进实行封控管理的滢水山庄小区,助力抗疫。


最硬核的力量4小时上线防疫智能语音系统

“您好,我是龙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根据深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打扰您一点时间,了解几个问题,请问您……”这通“不普通”的电话来自龙华区防疫智能语音系统,它融合了疫情线索数据,通过智能语音系统代替人工呼叫,进行人员信息落地排查和核酸检测动员。

防疫战也是科技战。从提出需求到功能上线,龙华区仅仅用了4个小时,科技战疫再现“龙华速度”。

龙华作为深圳的人口大区,疫情防控期间,全区超过2000名基层网格员组成专门的电话排查队伍,每天拨打大量电话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排查。经过日夜连续奋战,不少一线网格员因此声音沙哑。如何通过大数据手段为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科技支撑,成为当务之急。

接到任务后,龙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针对基层防疫工作需求迅速引入龙华区防疫智能语音系统,融合龙华公安分局的疫情线索数据,用智能语音系统代替人工呼叫,极大减轻了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逐一打电话排查的工作量,提高了排查效率。新系统启用后,每次能同时电话呼叫500人,2万人次的呼叫量能在1-2小时完成。

4小时迅速推出智慧语音系统的背后,是龙华区科技赋能防疫的一个缩影。“5·21”疫情发生后,龙华区通过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运用到疫情防控中,持续升级“防疫大脑”系统等,将科技力量和防疫一线相结合,以实现对疫情的精准防控、对流动人员信息的精细掌握,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化水平。

事实上,龙华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一线需求,开发出新的抗疫技术产品,在于平时数据的积累、用户体系的构建。正因为有了数字政府的底层架构和基础,应对平台才能迅速开发、运转。

不仅如此,为实现数据赋能,减轻基层防疫压力,龙华区第一时间成立数据防疫工作专班,24小时坚守岗位,争分夺秒,开展数据对接融合等工作,通过让数据“多”起来、“实”起来、“动”起来、“跑”起来,提升了防控的科技含量和办事效率,组建快速、准确的疫情防线。在深圳市区一体化、一盘棋的背景下,龙华区通过共享“深i您”自主申报、深圳湾口岸相关数据,自主录入公安、卫健、街道、社区、网格、教育等各部门多源信息,实现防疫部门全覆盖、数据全对接、业务全流程,形成协同联动、快速响应的“云上战疫”模式。

记者 徐蔚昕/文 陈建华 蔡维泽/图


分享到:

来源:龙华新闻 编辑:陶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