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高校副教授“跳槽”到广州一中学,热搜1.5亿……

编辑:陈苏雅2021-07-08 09:59内容来源:广州日报综合

新闻提要

近日,“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学”引发网友热议。

根据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6月21日公布的《广州市白云区2021年公开招聘教师岗位博士研究生拟聘用人员公示(第一批)》,一位拥有副教授职称的拟聘用人员格外受到关注。

据媒体报道,此人正是河北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赖某。

官方简历显示,赖某200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2009年获得美国影像科学与技术学会的雷蒙德戴维斯奖学金、2010年获得德国大众基金会Our Common Future Fellowship、2010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二等奖。

7月6日上午,有媒体联系到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负责老师,对方表示已经关注到了网上这件事情,他表示:“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我们了解一点,但这个是很正常的。”

该老师认为:“这属于个人原因正常工作调动,最终是否离职需要学校决定,炒作这个东西没有意思。”“工作调动是有手续的,学院并没有权力决定去留,最终是要学校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50名中小学编制教师,学历要求为博士研究生;年龄限1976年3月31日(含)之后出生。

据了解,这是白云区教育史上首次大批量招收教师岗位博士研究生。

白云区现有云聚英才卡等人才政策,白云区教育局还将出台专门的人才政策,为博士就业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博士生的子女可在白云区内任意选择学校就读。

最近,同样因“跳槽”到中学而引发关注的还有深圳中学的教师罗天挚。

罗天挚于2018年任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2019年加入深圳中学,目前担任深圳中学高二化学教师、高二6班班主任,并开设校本选修课《Amazing Materials-神奇的新材料》。

官方简历显示,罗天挚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曾在国际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6篇学术论文。2006年-2010年,罗天挚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2016年就读于美国特拉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2017年继续在特拉华大学材料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深圳中学”微信公众号此前的一篇推文里,罗天挚谈到:“2019年当我选择放弃南科大的工作,离开耕耘多年的学术圈,来到中学当老师的时候,我的前同事们颇为意外,周围的很多人也都极为不解。但我特别明白自己的‘归宿’,必将会落点基础教育。”

罗天挚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北美做科研的7年时间里,他常常泡实验室,写论文,但这些工作带给他的满足感,却远远比不上深中课堂上孩子们的一声“哇!”所带来的快乐。

当被问及高学历人才来高中当老师是否屈才,罗天挚认为完全没有。

广言:给高校教授“屈就”中学一些掌声

近日,“如何看待博士副教授去应聘中小学教师”在网上引发热议。该话题源于网友在一份中小学教师拟聘用人员名单中发现了拥有博士学历的重点大学副教授。无独有偶,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入职一所中学的消息也引发广泛关注。

《师说》言,“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学,也是让传道授业解惑没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高下”之分。依笔者看,不妨给高学历人才“屈就”一些掌声。

吸引高校教授当教师,基础教育值得。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太重要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见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学历高、见识广、教学理念先进,对于培养学生也越来越重要。如果高学历人才有志于基础教育,而且中小学校有心、有力汇聚一群知识渊博的教师,为其提供“谈笑有鸿儒”的开放环境,最终的受益者将不只是个别学校或一群学生,而是整个行业和国家教育发展。

高学历人才看似“屈就”,实为明智之选。其中一位“跳槽”大学老师的话引人深思,他说泡实验室、写论文带给他的满足感远远比不上中学课堂上孩子们的一声“哇”所带来的快乐。这番话正回应了大家关切的“人才浪费”论:做科研和教学生都是有意义的工作,只要发挥专业特长并从中实现自我满足和社会价值,又何谈浪费?而且,据报道,这些高学历教师为学生们开设了许多深入浅出、有趣有益的科学课程。放长远来看,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然后静待花开,不正是教育的意义吗?

“是金子到哪都发光”。我们拥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袁隆平院士,也有在世界技能大赛获奖的“砌墙工”……高学历人才落点基础教育,鼓励尊师重教、人尽其才,体现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值得掌声。有志于基础教育者,也应变高学历为高能力,主动适应教育需求,赢得更多掌声。(文/广州日报评论员:刘冉冉

广州日报综合自中新社广东发布、澎湃新闻、“深圳中学”微信公众号、广州人社局网站等

[编辑:陈苏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