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人与自然两相宜 绿色龙华新篇章

人与自然两相宜 绿色龙华新篇章

来源:龙华新闻 发布日期:2020-06-15 08:57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龙华区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龙华环城绿道。


龙华建立行政区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这一目标,充分挖掘“三面环山、一水润城”的独特生态禀赋,推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加快建成“产城融合、城在绿中、山水相融”的魅力龙华。

繁花似锦的上围艺术村。


抓好规划龙头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龙华区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强化顶层设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龙华更长远、更持续、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最新要求,龙华区在2013年《深圳市龙华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基础上,修编《龙华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9-2025)》,从创新生态制度、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生态生活、培育生态文化六大领域提出了60项配套重点工程,全面指导龙华区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水清、天蓝、地绿、景美”的美丽龙华绘就美好蓝图。

同时,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揽全局,各街道及区职能部门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常态化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逐一分解到22个部门,层层压实责任,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水清岸绿的观澜河。


另有区、街道、社区、群众“13+36+43+100”四级河长体系,将全区水库、小微水体纳入湖长管理范围,形成“多元巡河”联防共治新格局;全力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利用“两微一端”、主流媒体、电子屏幕等多元化途径,实现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100%,切实保障了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治理后的大水坑河环境提升显著。


系统治理水体泥渠乌河换新颜

观澜河是龙华人的“母亲河”,这里曾经是航运繁忙的黄金水道,是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观澜古墟曾经还有个别称叫“小香港”。上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观澜河流域的工业企业和人口剧增,特别是禽畜养殖业无序发展,使观澜河遭受污染,水质恶化。

如今,随着龙华区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几年系统水环境治理,观澜河流域河流生态环境及生态景观得到极大改善,流域内生物多样性逐步提升,鱼类、鸟类、水生植物等生物密度及种类都得到极大丰富,观澜河重现水清岸绿。不仅治理了令周围居民烦恼的“乌龙江”,还形成了观澜河人工湿地公园这样一个城市绿肺,恢复了其生态系统功能。

同样的例子还有龙华区观湖街道辖区内的樟坑径河。数十年日积月累之下,樟坑径河的河底泥厚,污染程度严重,流经3个社区,沿河建筑物太多,大大小小污水口多达300个……

“治理樟坑径河的那段日子里,‘白加黑’‘5+2’是我们的家常便饭,大家都是一颗心扑在这条河上。就拿涉河违法建筑这块来说,街道全面排查河道范围内的‘四乱’‘五清’对象,对325栋临河建筑进行了排查,排查总建筑面积187862.97平方米。”观湖街道水务中心负责人黄运基是樟坑径河治理的全程参与者,谈起这些年的工作如数家珍。

如今,樟坑径河实现了不黑不臭,2019年至今持续保持水质达标,前不久还被评为2019年度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是此次13个受表彰的优秀项目中唯一一个由街道一级建设的项目。

这些,只是龙华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华区采取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以“全流域统筹、全要素治理”为导向,构建流域内“厂、网、河、库”全要素治理总图,创新实施“治污项目多元化、污水雨水资源化、排水运营企业化、涉污查处常态化、巡河护河责任化”五化协同治水新模式,扎实推进河道综合治理、正本清源改造、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小微黑臭水体治理等水污染治理工程。近四年累计投入治水资金151.68亿元,整治河道长度约92.86公里,新建污水管网约973公里,完成2032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实现污水管网建设全覆盖。经过全区上下不懈努力,23条支流实现旱季全面消黑,观澜河企坪断面年均水质稳定达到IV类水质,为龙华成立行政区以来最好水平。

建设绿色智能产业“工业老城”智变“生态新城”

龙华是传统的工业大区、人口大区,工业占GDP比重达59.5%;随着辖区居住环境不断提升,人口密度日趋密集,全区人口密度高达19189人/平方公里,超出香港2倍以上。

作为工业大区,建区以来,龙华区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控制工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的同时,着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一走廊四支柱六片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立足龙华“工业高度发展、人口高度密集”区域特征的城市发展新路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龙华区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不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在全市率先划定桂花空气质量特别控制区(12.8平方公里)和观澜子站核心控制区(1平方公里),实施“18+13”项特别管控措施。设置38个空气微子站,实现大气质量网格化动态监控。全面推进各项大气污染治理,督促企业安装废气治理设施,推进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实现工业锅炉100%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车和出租车100%实现电动化;建立扬尘四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工地扬尘“7个100%”;持续加强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等多项措施。全区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实现全区PM2.5年均浓度降低至26.3微克/立方米,接近现行欧盟标准,连续4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龙华蓝”成为常态。

与此同时,龙华区推动智能产业建设,使龙华由“工业老城”变身“生态新城”。深圳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龙华,成功获批工信部消费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连续两年蝉联产业转型考核全市第一,全区万元GDP能耗、水耗持续下降,“龙华制造”向“智造龙华”不断跃升。战略性新兴产业GDP占比超40%,九龙山、观澜高新园纳入国家高新区,成为全市创新发展主阵地。富士康从“代工巨头”跃升到“智能制造基地”,入选世界“制造业灯塔工厂”,成为全球16家技术领先的制造业工厂之一。锦绣科学园获得国际化推广重点园区、深圳市专业链产业园等多个认证,是深圳市唯一的石墨烯产业园和智能制造专业园区,也是深圳市海绵城市节能环保的产业园样板。大浪时尚小镇紧扣产业升级趋势,走出一条时尚产业特色鲜明,行业要素集聚,环境宜业、宜居,人文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斩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荣誉,产业转型经验获全国推广。

北站中心公园一景。


共建共治共享打造人与自然共生城区

在开展环境治理和产业“智变”的同时,龙华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满意度不断提升。联合社区、企业、学校、商场、医院,连续7年开展“美丽龙华·幸福家园”系列“五进”宣传活动,累计开展活动96场,参与活动的环保志愿者达800多人次,直接受益人群达9万多人次,获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龙华区还创新举办“百名讲师,万名督导”垃圾分类督导活动、专题讲座、手工旧物利用、环城绿道自行车赛等多种形式的线下环保活动及户外团建活动。累计创建31个“环保主题吧”、83个“绿色细胞”,观澜湖生态体育公园荣获2017年深圳环境教育基地称号。创新开展“生态文明大讲堂”“环保微课堂”等环保法制进企业宣传活动,搭建集环保执法培训、绿色生态宣教和工作建议交流于一体的“随身学堂”综合培训平台,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

白石龙音乐公园风景如画。


自2011年以来,龙华区围绕“特区一体化”、“中轴花城”等建设目标,全面铺开“公园之城”建设,除启动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彰显龙华文化内涵的特色精品公园外,还因地制宜融入了“海绵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公园生态景观,向市民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此外,克服了绿地均衡布局和综合功能受限、老城区绿量不足等因素制约,开发街头空地,见缝插绿打造一批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推动实现“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的愿景。全区公园总数从成立之初的52座增至目前137座,增长率达163%,逐步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包括自然公园6座,城市公园10座,社区公园121座。

环境优美的大浪绿道。


公园之外还有绿道作为生态纽带,龙华区现有绿道总长260.816公里,2019年11月1日,龙华区建设的全国首条人才绿道正式开通示范段,绿道北起深圳北站中心公园,途经亚寄山,南至南坪快速玉龙立交桥底,毗邻西丽大学城和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全长约6.6公里,其中主线4.7公里,支线1.9公里。规划长度达135公里的环城绿道,更是依照“环山贯水、串景连园”的原则,选线连接了7个森林、郊野公园,14个主要水库及水体,沿线途经八大景区和15处主要的文化景点,串连40处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结合各个片区的资源禀赋,确立了不同的特色风格,打通全区绿环“脉络”。现已贯通的38公里启动段(羊台山段)就是以生态休闲为主。

2016年,龙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四年过去,如今龙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已提升至43.03%,让辖区居民充分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在树荫下高歌的老年合唱团、在亲水体验区嬉笑打闹的小朋友、在河水旁踏青散步的情侣伙伴、在芦苇荡中拍婚纱照定格幸福时刻的新人、在观澜河畔晨跑的锻炼者……共同组成一幅人与自然、城市与环境相融相谐的画卷。

记者 黄嘉鑫/文 蔡维泽 陈建华 通讯员 高婧/图


分享到:

来源:龙华新闻 编辑:陶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