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来源:深圳龙华融媒发布 发布日期:2020-03-16 18:32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龙华儿女以最坚定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迎接挑战,共克时艰,保卫家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龙华儿女以最坚定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迎接挑战,共克时艰,保卫家园。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而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并肩齐心面对大考,一次次互动,联结起一个个陌生人,我们有理由相信,疫情过后,摘下口罩时,龙华的一个个社区会更加温暖有爱,龙华人会更爱这座城。到那时,让我们好好地对每一个坚守者说一声,“谢谢你,辛苦了。”

有一种坚守叫“灯还亮着”

2020年3月15日0时起,全市49个入深车辆联合检疫点正式撤除。

1月27日起,全市所有进入深圳的道路,都要对进入的车辆及司乘人员进行防疫检查。至昨日0时撤除全部检疫点,龙华区卡口的防疫检查人员已坚守了48天。

公安系统、医疗系统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忙碌在龙华辖区交通检疫点

龙华区设置了牛湖、黎光两个市际卡口,和梅观高速观澜出口、桂花两个内部卡口疫情防控监测点,路灯、车灯、临时搭起的路灯和电光指挥棒,汇聚在一起,照亮归家人的路。过去一个多月,公安系统、医疗系统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一次次地说着“您好,麻烦检测一下体温。”作为“守门人”,他们不敢有丝毫放松的时刻。终于,他们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

7837302,3721748,122,这三个数字分别是1月27日至今,龙华辖区交通检疫点累计检查的汽车数、检疫人员数及排查出的发热人员数。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次挺身而出。他们为深圳、为龙华筑起防疫钢铁长城。

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坚守在入深车辆联合检疫点

“面对川流不息的车辆,每天需要连续站立8个小时,甚至连去趟厕所都很困难。”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健康教育科主任陈伟标是梅观高速路口的党员志愿者,最初设立检疫点时,他就在。一开始,夜晚温度很低,物资也还没有配备到位,卡点缺少休息的帐篷,也没有任何取暖设备。陈伟标和“战友们”坚持下来了。

观澜街道交安办的曾伟灵,负责黎光交通卡口这一龙华区“北大门”的后勤保障工作。这段时间,黎光卡口成了他第二个办公室。从早上8点第一波物资发放开始,直到晚上12点多,曾伟灵和街道其他同事都牢牢守护在卡口后方。而在休息区内,一轮值班结束的交警正坐在凳子上歪着头小憩,这是他们“最舒服”的休息方式。

战“疫”中的深圳北站

对市交通运输局龙华管理局北站管理所所长史宏图来说,这是一个永难忘怀的“春运”。

“防疫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作为交通人,我明白交通本职工作也不能放松。”春节期间,每个夜晚,史宏图都与值班人员一起守在北站,直至最后一批旅客到来并疏散完毕,才在夜幕中踏上归途。“常规”春运工作遇上“紧急”疫情防控任务,经验丰富的史宏图当即意识到并尽早疏散到站旅客,对于防疫工作有很大帮助,他每天研究客流量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旅客疏散方案,做到春运期间防疫工作与旅客交通服务保障两不误。

破晓之前,他们彻夜站岗,携手与共。今夜如此,明夜亦是,坚守,只盼万家灯火璀璨。每一个“守门人”心里,都有很多话、很多故事要讲述,但此刻,他们的脚步还来不及停下。

破晓之前,他们彻夜站岗,只盼万家灯火璀璨。联合检疫点正式撤除,天亮后,他们各自奔赴新的“战场”,继续奋战在防疫一线。

有一种坚守叫“让我们变成围墙”

守住社区小区,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2月7日,深圳出台最严格的社区联防联控措施,全市所有社区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

龙华区流动人口多、城中村多,其中还不乏没有物业管理的“外卖村”,而在物资、工人都紧缺的春节期间,所有要素叠加起来,要在短时间围合是一个大挑战。

“上芬社区共有11个城中村,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每个村都是四通八达,很多从巷子出口,还有6个城中村没有物业管理。”这是民治街道上芬社区网格员刘伟锋初期记录抗疫日记里的一段话。无疑,这也是龙华许多社区共同面临的难题。

难!那就想办法克服。

大浪青年志愿者夜里坚守社区防疫一线

有着56个工业区,19个城中村、71800间出租屋的大浪街道浪口社区结合地理位置、网格辖区、防疫能力强弱、人员安排等时机情况对症下药,第一时间制订了《疫情防控责任分工图》,创新分区定责模式,为没有围墙的城中村建起“防疫围墙”。

科技防疫!龙华街道华联社区党委书记张灵华想出“好点子”,探索设计出功能强大、简便实用的“防疫利器”——卡点小程序,可识别管理百万人口。而在民治街道樟坑社区,也有一套由社区党员开发防疫排查AI系统,随时扫码随时发现。

民治樟坑社区蓝坤大厦企业凭借电子通行证出入大厦

377、392、596、732……这不是“神秘”的数字,而是龙华区一个个街道设起来的检测点,每一个检测点就是一面防护墙,一顶顶红帐篷是龙华人守住家园的力量和信心。

区、街道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股份公司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他们站在一起,就是龙华的“守门人”!

守住了门,还要入户。观澜街道桂香网格站有一支特别的“小组”——七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疫情防控阻击小组,每天主要负责入户进行咽拭子采样、对已过观察期的对象入户开展医学观察并解除观察、协助警区入户走访C类人员等。

这支队伍成员平均年龄37岁,年龄最大的51岁,年龄最小的29岁。他们离可能潜伏的新冠肺炎病毒最近,戴上口罩、防护帽、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平均每天要穿梭20栋出租屋、工厂宿舍,从一楼爬楼梯到七楼,再从七楼下来,然后又到另一栋。当护目镜里全是汗水雾气时,你已分辨不出他们是谁,但是我们却知道他们为了谁……

“守门人”们心里不会害怕吗?不是的,有的人怕影响家人,又怕耽误工作时间,中午只能站在家门口过道吃个饭就走;有的人到了深夜,家里人都入睡才放心回家;有位社区党委书记说,“有段时间,我特别怕,我很怕生病。一有点不舒服,我马上拼命喝水,因为你只要生病,完蛋了,你所有的工作都不能实现了。”战疫过程中,每个坚韧的人都有那么一些“柔软”的时刻。

这样的时刻很快会被他们自我消化。库坑社区党委书记陈淡波上门劝导疑似感染家庭医学观察后,留观期间仍然线上部署防控工作。当民治街道第一批下沉的120名机关干部工作时间结束,要开始第二批轮换时,有32名机会干部主动申请要继续下沉支援。

“在社区的每一天,我一直被感动着。社区工作人员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奉献精神,真的令我感动。”这是下沉上芬社区的民治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陈丽欢的心声。

有一种坚守叫“服务不打烊”

“你们用光与爱消除了我们四十多天来的焦虑与恐惧,你们用最平凡的工作为我们的防疫战线筑起了钢铁长城。因为有你们,我们更加热爱这座美丽的城市。”这是北站社区党委收到的一封手写感谢信。信里,她细致回忆居家隔离观察期间感受到的温暖细节,门外的“陌生人”给她的一次次感动。

截至2019年11月,龙华区共建有193个党群服务阵地,群众1公里之内能找到1个党群服务阵地,基本实现10分钟党群服务圈。去年12月,龙华区全市首创在辖区城中村和工业园区建设了14个24小时无人值守“不打烊”党群服务V站,打造“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的物化堡垒,小堡垒做好服务大文章。而在“特殊”的时刻,龙华区建立的社区党群服务系统所联结的人员、资源迸发出强大威力和效能,服务“不打烊”、“不打折”。

“每天细心地在微信群里提醒我们注意身体,定时测量体温上报到小程序,不厌其烦地问我们有没有生活上的需求……打电话的工作人员每次都柔声细语,并且为打扰我们的生活和休息深表抱歉……连贴一个隔离的警示标语也会选择在晚上来贴,我知道你们是怕给我们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特殊时期的“温柔”、“贴心”更动人心。

福城街道志愿者变身采购员、快递员、跑腿员

福城街道实施一户建立一个居家观察服务微信群,买菜、送水、处理生活垃圾,甚至包括一日三餐,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随时变身采购员、快递员、跑腿员;龙华街道龙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建起“温心驿站”心理咨询群;观湖街道以网络拉近距离,线上系列活动“红红火火”。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率先将测温卡点升级为检测服务站,其中还专设了老弱病残孕爱心入口。而考虑到外来人员登记的时候,都要使用同一支签字笔,卡点专门准备了大量吃小龙虾用的一次性手套……

正如北站社区党委副书记郑阳所言,“我们一开始想的就不是管理,是服务,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和他们一起。憋在家里多难受啊,所以,我们在服务方面非常注意细节,因为只有服务好了,才能建立信任,才能将居家隔离做好。”

有一种坚守叫“我的家我来守护”

“我的城市我来守护,我的家园我来守护。”这是青年刘家伟的抗疫宣言,抗击疫情对于生于斯且长于斯的他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2月3日,宅在家中的刘家伟看到观湖街道新田社区党委发出的志愿抗疫《动员令》,便第一时间报名。由刘家伟和社区45名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新田社区“战疫机动组”被大家称作是“万能补丁”团队,24小时待命,随传随到。

“我住在澳门新村十几年了,对民泰有感情,我很乐意能为社区防疫出一份力。”陈赞威在民泰社区澳门新村经营一家照相馆,防疫期间澳门新村封村设卡,全村只有一个卡点供人员车辆出入,陈赞威的店离卡点不远。返深后,他在澳门新村做志愿者,为B类隔离人员跑腿送菜、送快递,在卡点为进出居民测量体温。大家笑说照相馆老板“改行了”。

看到卡点的工作人员每天吃饭盒,他就让妻子给工作人员加餐,他的妻子也非常支持,做好一锅香喷喷的啤酒鸭送到卡点给工作人员改善伙食。同时,陈赞威的照相馆还免费为居民提供复印、打印、过塑等服务。

在这次疫情中,还有一股青春力量在崛起,不娇气,不埋怨,这场战疫中,残留的青涩脸庞突然蜕去稚气,变得成熟而稳重,逐渐变得成熟,成为守护家园的热血青年。

“深夜食堂”的夜宵做好了,大家忙着打包

每天晚上,在大浪街道下横朗新村一家早餐店里都会出现几个忙碌的身影。他们是同胜社区妇联的肖慧涓、罗素馨,下横朗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刘小琼,还有社区居民温接兴、刘太勇和陈红霞。他们在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准备夜宵。

最初,这个“深夜食堂”的提议是肖慧涓、罗素馨等社区妇联工作人员提出来的,看到晚上值守监测点的工作人员很辛苦,饿了只能吃泡面,她们心里不好受,所以任职妇联主席的肖慧涓决定申请部分经费,为晚班值守的工作人员做夜宵送温暖。

解决了经费的问题,还要有场地。罗素馨认识下横朗新村一家早餐店的老板,经过沟通后,老板很爽快地答应了罗素馨“借店”的提议,并热心地把店里的大厨叫来帮忙掌勺。随着“深夜食堂”走红。“深夜食堂”每天20时开门,几个人通常要忙到23时才能把夜宵做好。随后还要打包,送到各个监测点。送完夜宵,肖慧涓等人还要回到店里搞卫生,回到家往往已经是次日凌晨了。

发挥所长,尽己所能,龙华人行动起来,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

李成辉(中)将一批爱心物资捐赠给观湖街道办

今年42岁的李成辉,是土生土长的新田人,一个外刚内柔的本地汉子,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他辉哥。“看到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那么辛苦,我就想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事。”2月10日,李成辉送出了自己的第一份防疫“爱心礼包”,为小区的新安居物业捐赠了一桶40公斤的酒精消毒液。此后,少到一支测温枪,多到十几箱的口罩、隔离服、手套、酒精,李成辉先后将10批“爱心礼包”捐赠给了街道办、社区、社康中心、警区。

“对自己,他挺‘抠’。”在家人眼中,李成辉是出了名的“抠门”,一部手机用了七八年,屏幕老化,看清屏幕上的内容都有些费劲了,他却一直舍不得换。疫情面前,“老抠”变“土豪”,不到一个月时间已捐赠了价值近十万元的防疫物资。

大浪青年志愿者指导园区做好防疫工作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坚守的龙华人,愿春暖花开疫情消散时,你我能微笑相见,彼此道一声:见到你,真好!

分享到:
来源:深圳龙华融媒发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