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89岁学子重返启明学校讲村史

来源:宝安日报 发布日期:2019-01-09 09:52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89岁的邓茂兴口述牛湖老村历史。



位于鳌湖艺术村内的启明学校,历经百年风雨,如今又多了几分热闹。1月5日,鳌湖艺术节·第五季:共同学习的课程由89岁的邓伯来授课,从他的口中,牛湖老村(前身为鳌湖老村)从前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那一段经历过贫穷、战争、饥饿又历经变革和发展的老村历史,又一次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1985年启明学校的师生合影。


70多年前全校几十名学生只学语数体

上世纪40年代,本名叫邓茂兴的邓伯,是启明学校的一名学生,在这座不大的学校里,他顺利地读完了小学课程。

如今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启明学校是2007年重新修缮后的样貌。这所建于民国时期的老校,是由鳌湖老村的华侨捐建而成,有主楼、配楼、碉楼还有内庭花园。学校最初由上下两层共五间瓦房外加一座碉楼组成,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每年级开设一个班,承载着牛湖老村、一村、二村和大水田等村落孩子的小学教育任务。

在启明学校读至小学毕业的邓伯,如今站在教室垒高的方形讲台上,有瞬间的错觉,感觉回到当年的求学时代,看到年幼的自己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授课。严格意义上来说,邓伯不是土生的牛湖老村人,1931年出生于香港的他,1943年秋天因为家境贫穷被母亲卖至牛湖老村一户人家做养子,自此展开了与老村长达76年的故事。养父是卖咸鱼营生的,家境也并不好。贫穷的时代,邓伯作为养子,要承担家里大部分的家务活。庆幸的是,养父家虽然不富裕,但还是坚持让孩子去上学。“当时全校的学生加起来才几十人,而与我一同毕业的同学,就9人。大部分是本村的孩子,还有些是大水田村的。”邓伯还记得,当时村里的人都是务农为主,大部分人的家庭条件也不好,家中孩子要上学,一个学期得拿几十斤谷物来做学费。“那个年代,一个劳动力一天的收入才4毛钱,生活条件很艰苦。”

邓伯记得,启明学校有好几个老师,平日里教学生上语文课、数学课还有体育课。那时他经常迟到,别人已经在操场上做早操,他才匆匆赶来,因为每天早上他必须在家扫地、喂猪、做早餐,忙完了才能到学校里来,老师们都知道他的情况,因此对他迟到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1945年,启明学校来了一队日本兵。日本兵占用了学校两个月,学生们也停课了。为了换取村民的粮食,日本兵把压缩饼干、罐头、军鞋等物品拿了出来,换村民的鸡蛋、农产品或者是鸡鸭。“压缩饼干很小,一块可以用开水冲成半碗的米糊,当时村里人哪里见过压缩饼干?都排着队来换。”亲历这一幕的邓伯,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记得自己也想去换压缩饼干,于是从家里拿了些咸鱼,打算去排队。但尚未走到学校,便被日本哨兵举着刺刀阻止他继续前行,不明就里的他被吓住了,赶紧掉头回了家。

邓伯说他在启明学校毕业后便考入了东莞塘厦中学念初中。两年初中生涯结束后,因为没考上高中,他回到了牛湖老村务农。随后辗转到东莞、广州工作,1969年再次回到老村务农。而他熟悉的启明学校,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渐渐被新的校舍所取代,闲置了下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牛湖老村村民合影。


“在老村有我的根”

这一次回乡,邓伯说自己待了十年。上世纪70年代的老村,家家户户都要出劳动力下田干活。邓伯说,一个劳动力,每天只能挣4毛5分钱,当时他与妻子陆续生下8个孩子,家里还有两个老人要赡养,一家10口,仅有两个劳动力,一天收入仅9毛钱,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现在回忆起来,虽然仍记得苦的滋味,但更多浮现在邓伯脑海里的,却是村民们的生活日常。他说,村民每天下田务农时,都要到老村的鱼塘边上举行“天天敬”活动,还要读语录、唱歌颂毛主席的歌。说话间,邓伯便清唱了一段,几十年过去了,荡漾在邓伯心中的歌曲旋律,依然清晰如初。

1979年,邓伯重返广州复职,直到1997年退休,才重新返回老村。如今的老村,早已经不是邓伯当时所熟悉的老村,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的环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伯说,早在1990年,牛湖老村的村民就不复耕作了,整个老村开始建厂房,建住宅,慢慢变成了今日老村的模样。

这次邓伯有机会站在启明学校过一把当老师的瘾,源于第五季鳌湖艺术节。2006年开始,原住民邓春儒回到老村,把废弃的启明学校租下改成工作室,成为老村里第一个艺术家,随后陆续进驻了几十位艺术家,老村成了艺术家自发聚集的一个艺术村落,牛湖老村也逐渐成为了鳌湖艺术村。

每年鳌湖艺术村都会举办一季艺术节,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前沿艺术活动、讲座及艺术展览,给这个村落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一季的活动,除了静态展览外,还开展了采用声音、图片收集和还原的老村历史视频播放,如《鳌湖春潮》纪录片、《童年往事》影片放映以及对谈室等活动,邓伯的口述历史课就是对谈室活动中的其中一课。

如今的邓伯,每天都住在老村里,与老村相融,一如年少时的他,在老村的生活。尽管老村已不复当年景象,但在他心里,眼前的鳌湖艺术村仍是那个曾经的牛湖老村。“老话常说,落叶归根,在老村里,有我的根。”结束课程的邓伯,笑着对台下的学生说。

龙华新闻记者袁春燕通讯员王亭文/图


老村曾经风貌。


相关链接

鳌湖村,现多称为牛湖村,鳌湖老村因湖得名,清康熙《新安县志》地理志“七都”村落中载名为“鳌湖村”,属当时的东莞县鳌湖乡。因“鳌”与“牛”的方言同音,当地人把鳌湖村写成了牛湖村。1950年土改后,鳌湖村归属于宝安县观澜乡,1958年,与君子布村合并为牛湖大队,属宝安县红色公社。1984年改名为牛湖乡。1998年,老村重建,2015年,系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牛湖社区,今为龙华区观澜办事处牛湖社区。


分享到: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陶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