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团成员在新澜社区调研。
圆桌会议现场。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卢东勃)12月17日,来自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人文学院、深圳大学等机构的多名专家学者及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等多家省市区媒体代表重返观澜基层治理改革现场,深入社区一线,实地感受观澜基层治理“精治工程”所触发的基层变革,并调研改革路径和方法,评点治理成效,为观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破题建言献策。
当日上午,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组成的改革观察团先后走访了观澜街道大富社区、库坑、银星党群服务中心及新澜社区。
在走访第一站,专家们重点调研了党建网格化建设。党建网格化是大富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的亮点。社区结合基础网格、街巷、商圈、工业区具体情况及社区重点工作情况,将辖区划分为4个党建网格,每个党建网格成立一个党小组,实现“党建工作开展到网格上”;每个党建网格配备有“一长两员一队”工作团队,实现“队伍建在网格上”即党建网格长、党建指导员、网格党员、党建网格服务队。
走访第二站是库坑社区。专家们现场感受了社区服务群众大集的热烈气氛。服务大集就是流动性地综合“服务超市”,每月一大集,月月开展,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了社区内外党员、志愿者、社工、社会组织等各种服务群众资源,创办近两年来,服务群众项目不断丰富提升,服务项目由最初11项增加到目前28项,覆盖意见收集、政策宣传、法律服务、人才招聘、文艺表演、安全宣传、健康义诊、义剪活动等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满足了居民群众多方面需求,可以说这个项目已经成了我们服务群众的“拳头产品”。
走访第三站银星科技园党群服务中心。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1750㎡,于2017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采用“一轴双核”的设计理念建设,即党建特色轴、同心核、聚星核。党建特色轴包括:党建之路、创新之路、党心墙、同心墙和星锋区成组成;同心核包括:同心厅、拾心阶和展厅;聚星核包括:党群工作室、知心室、党心枢、自助党学堂、爱星U站、新时代讲习所和星火众创区组成。
最后一站是新澜社区,这是观澜基层治理改革的试点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解明旺以观澜老街为例,向专家们讲解了改革前后的变化。2017年初,观澜街道在新澜社区启动改革试点,社区组织架构重组、片长责任制落地。一年多来,社区变化巨大,尤其是老街。
观澜老街是一个古老和现代现代交融结合的地方,有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商业聚集地。改革前,老街市容环境“脏乱差”顽疾久治不愈,主要街区的乱摆卖、超门店经营、垃圾随处乱丢和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极其严重。
自2017年开展基层治理改革以来,“老街”十多年的“脏乱差”顽疾成为了整治重点。社区通过多形式的专项综合整治行动,以及通过召开社区居民议事会听取民意,发动志愿者义工清扫街道、铲除乱张贴和规劝行人出行安全,全民共同广泛参与管理,携手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建设。改革后,“老街”消防安全、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再创新高,民生改善成绩斐然。
一上午三个小时的走访观摩,改革观察团成员对观澜街道基层治理改革现场有了直观而清晰的认知。在下午的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从学术研究看,观澜的改革实践代表了一种普遍类型的城市社区的成长经验,那就是移民社会城市社区的构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柳指出,观澜的探索抓住了中国的特色,也切中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值得学界对观澜的探索进行观察。他建议,在具体操作层面,观澜应重视两点:一个是资源整合,如何让多种元素、力量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二个,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的构建。构建的途径包括各种象征性仪式、民俗活动以及纪念性活动的举办。仪式不断规范化,定期反复举行,就可以不断强化和唤醒集体的共同意识。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于长江认为:对于处于后发进程中的区域而言,观澜的治理案例非常有代表性,值得关注。随着移民社会的常态化,人口资源配置越来越市场化,观澜的改革破解的正是移民社会基层治理的难题,其经验可以被广泛兼容。
深圳市深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东和认为,社会治理的机制探索必须先行,基层党组织就是要站在社会治理的最前沿,而观澜在这一点上做到了,尤其是大量整个各种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观澜树立了样本。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敬仁目睹了了大富、库坑和新澜社区的变化,深感观澜改革做到了“虚功实做”,通过党建引领打造了一个新的观澜。他建议观澜在社区营造方面借鉴台湾经验,从体系的角度进一步深化。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邹树彬认为,观澜无论是在激活社区活力还是对社区精细化管理做的非常好。他建议,要运用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感知城市运行的状态和社会成员的需求,其次,基层治理要有人文关怀,以文化为纽带凝聚不同人群。再者,进一步整合资源,比如用流动党支部把外来人口中同乡的关系资源挖掘出来,作为社区建设的力量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