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渐行渐远的“汉声”——传统文化大讲堂第四期开讲

来源:深圳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8-07-29 21:25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传统文化大讲堂第四期开讲啦。

来听课不忘做笔记。

深圳新闻网7月29日讯(记者 胡安坤 通讯员 王闯 墨荷)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工艺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是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商品上嗅到、触摸到。古代的那些传统的手艺,有一些是童年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也有一些,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消失殆尽。他们打磨手中物,淬炼自己的心性。让我们也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2018年7月29日下午3点,龙华区2018年“五彩周末”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传统文化大讲堂第四期在龙华区龙华街道文化艺术中心一楼报告厅开讲。由深圳大学教授南翔与听众一起走进《渐行渐远的“汉声”——中国手艺人》的真实生活故事,与近200名听众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展示了这些手艺人坚守着的文化非遗瑰宝。

南翔是一级作家,深圳大学教授。深圳市作家协会顾问,两岸三地作家协会理事长。著有《南方的爱》、《大学轶事》、《前尘》、《女人的葵花》、《叛逆与飞翔》、《绿皮车》、《抄家》等十余种;作品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获庄重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艺奖、第十届上海文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提名奖等20多个,短篇小说《绿皮车》、《老桂家的鱼》、《特工》、《檀香插》分别登上2012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绿皮车》入选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中国,西方人眼中神秘的东方古国,其得天独厚的悠长历史中,蕴含着古老而精致的工艺物件。大到古色古香的故宫、各具东方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小到精美伦理的瓷器、陶器、漆器、刺绣;还有那早已被我们遗忘的皮影、木雕木刻、竹刻、古纸等等。这些美物,引领时尚潮流的西方都会迷恋,却被我们慢慢遗忘,徒留一声叹息,古老东方的大批传统手工技艺频临失传。

“手艺人”这个词,听起来有些“历史遗韵”的意味,因为这些手艺大多数是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南翔教授曾拜访众多中国的手艺人,去了解他们的信仰、生活,以及坚守事业的现状。他称这些手艺人为:渐行渐远的“汉声”。我们不要遗忘,那些凝结着代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传统手工技艺。

南翔教授现场授课。

课后,许多市民与老师进行交流。

不管是木器农具传人文业成,还是药师黄文鸿、制茶师杨胜伟,女红传人黄美松,宣纸捞纸工周东红,铁板浮雕师郭海博,锡伯族角弓传人伊春光,木匠文叔,一代代的手艺人传承和创造的手艺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散发着强大的魅力。

而“如今安在哉?”,我们不禁要发问,这些人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在中国,许许多多手艺人在不同的领域坚守着,他们就像散落在民间的明珠,将这一坚守化为对历史的见证。

匠人匠心,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对于他们来说,人品比技艺更重要,首先要修炼好自己的心性,才能练就一流的技艺,才能做好一件物。这种匠人精神,像珍贵的传统手工技艺一样,值得我们传承下去。南翔教授讲我们倡导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美而精致的东西,更是其中所彰显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价值,能够促使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也让我们懂得学着老匠人们,沉下心来,我们也是在修炼自己的心。

现场一位听众说:“通过这次讲座过程,从这些老手艺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平缓踏实,心无旁骛。很多绝活儿的是对一件事情无数次的重复。一个人如果一生专注于一件极简单的事情,并不用刻意设置目标,日复一日,他就可以练就绝活儿。觉得,今天能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圆满,就是老天的恩赐。如果每天都能做好,手上就有了一辈子的活计。”这些传统手工技艺,都是我们国家的“传家宝”,希望能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据悉,本期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是 2018 龙华区“五彩周末”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之一,由龙华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主办,龙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龙华街道办事处共同承办。2018 年龙华区传统文化大讲堂每周末举办一场,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明素养”为主题,以文明礼仪、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家风家训、社会历史、文学诗词之美为主要内容,邀请社会名家教授学者深入各街道进行传统文化讲座,一共 24 场,持续到 12 月结束。

分享到:
来源:深圳新闻网 编辑:彭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