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回溯时光,侨见龙华

回溯时光,侨见龙华

来源:龙华新闻 发布日期:2023-10-20 08:59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一纸侨批 侨见家国情长”侨批展在观澜古墟开展,通过36幅图文展板,重点展出了10位龙华侨胞的侨批故事。

薄薄一纸侨批,是连接海内外华侨与侨属思想与感情、物质和希望的纽带,使之天涯若比邻,见字如晤。

观澜侨文化博物馆家书传情展示区域。

观澜侨文化博物馆唐人街。

如果说,在龙华,除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奋斗文化,还有什么值得探究的文化积淀,那必定是侨文化。翻开观澜沉甸甸的侨文化“史籍”,你会发现里面记录的是观澜地区侨胞波澜壮阔的生存图景,是凝练百年沧桑的文化瑰宝。日前,“一纸侨批 侨见家国情长”侨批展在观澜古墟开展,纸短情长,一封封侨批里,是浓浓的思乡情,是拳拳的爱国意。“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则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本期《朋友圈》从侨批展出发,回顾百年侨乡的奋斗史,带大家走进那个“望洋兴叹”的年代,去追寻那一抹浓浓的乡愁。

“批”数封、银几许 凝聚跨越山海的思念

“批”在闽南和潮汕等地的方言中,是“信”的意思。侨批,有“银信”“番批”之称,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与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家乡的“银或银信”,侨批最原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互通消息和改善经济的渠道。薄薄一纸侨批,是连接海内外华侨与侨属思想与感情,是他们之间物质和希望的纽带,使之天涯若比邻,见字如晤。

在曾经“望洋兴叹”的年代,观澜地区有10万余名海外侨胞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借书信寄托乡愁。此次侨批展设在观澜古墟原宝安县利源侨批局旧址,通过36个图文展板,重点展出了10位龙华侨胞的侨批故事。他们或投身革命斗争,或回国支持家乡教育建设,或推介外商来观澜投资办厂……不同时期的侨批,留下了特色鲜明的时代印记,也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值得关注的是,展览现场还设置“侨批侨信互动体验区”,该区域可供参观者通过“写批”过程,“穿越”古今,体会“写批”“寄批”的思亲思绪。

侨文化博物馆:“来之于侨,用之于侨”

如果想要系统、完整地了解观澜的侨文化历史,那么观澜侨文化博物馆一定不容错过。侨文化博物馆是目前深圳首家与华侨文化有关的博物馆,其前身是1982年观澜华侨自发捐资建设的侨联工业园,博物馆由其中一栋大厦改造而成。

“来之于侨,用之于侨”,这是对博物馆馆藏展品的最贴切形容。以前华侨割橡胶用的胶刀和胶杯,从大洋彼岸买回来的缝纫机,华侨使用的保险盒以及勋章、证书……博物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见证了观澜人下南洋的艰辛和荣归故里的辉煌历程。博物馆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家国情怀为三大展览篇章,全面展现观澜华侨的迁移史、奋斗史、贡献史。

博物馆内设有家书传情展示区域。“见字如面,问候!家中一切是否安好?”“亲爱的父母亲:我太想念你们了,二老要保重身体!”该展示区域展出一批侨批侨汇款,皆为观澜华侨百余年来支持故乡教育、医疗、公益事业的最好印证。

目前,“观澜侨文化线上3D博物馆”小程序已经启用,想要了解更多观澜华侨文化以及发展历史,可通过线上虚拟展厅,360度全方位、近距离观看侨文化博物馆展品。

除了侨批展、观澜侨文化博物馆外,在龙华的碉楼、古村、百年老校等也能探寻海外华侨与家乡的天然亲缘联系。漫步在龙华的大街小巷,一个物件、一座建筑,背后都有可能藏着一个动人的“侨故事”。这些历史虽已远去,但是这些故事里的人却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在回溯龙华乡情的同时,我们应该以创新形式继续传唱这一个属于龙华的侨乡故事。

延伸阅读

侨批的各个发展时期

●银圆时期(1882年—1935年10月)

早期侨批多指代银圆时期的“红条封”或“折叠封”。要判断是否为早期侨批,可通过其纪年、币种、印章、戳记、形制、颜色、广告、称呼、地名、水客手记、批局或银行名称等历史信息来鉴定侨批年代的佐证和依据。

●国币、金圆券时期(1935年11月—1949年9月)

1935年11月4日,银圆禁止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后来增加的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也称国币。国币发行初期,侨批封上可见“订交广东法币”“广东纸币”的文字提示,即批款分发“大洋券”。1936年7月后,侨批上可见“订交国币”等红色文字,自此侨批进入分发国币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港币折南方券、人民币时期(1949年10月-20世纪6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港币、南方券、人民币相继出现,侨批进入寄港币折算南方券、人民币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东南亚各国严格限制华侨汇款。这一时期寄批,必须遵守侨居国的规定,不能超额寄批,批款超过规定的,只能以“暗批”操作。

延伸阅读

一座博物馆勾起浓浓乡愁

龙华区观澜侨文化博物馆于2021年3月12日奠基,2022年5月建成,同年8月24日正式揭牌开馆。其落成熔铸了浓厚的“侨乡文化”,填补了深圳侨文化展馆空白。

博物馆由4层建筑组成,整栋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设置侨胞全球分布图、建制沿革、漂洋过海、异国打拼、华侨贡献、文化传承、华侨社团、侨界联谊、人文侨乡、崇文重教、侨捐公益、华侨之家、唐人街等板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大观澜片区华侨的迁移史、奋斗史、贡献史,彰显了龙华区华人华侨崇文重教特色和历史功绩。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文 陈建华/图


分享到:

来源:龙华新闻 编辑:孙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