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高交会龙华签约系列项目大单 创新引擎推动中轴崛起

        
        

编辑:陶倩2017-11-22 16:08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新闻提要

第十九届高交会会展中心的龙华区展区一角。林晓斌 摄

 

六年前,龙华新区作为深圳最年轻的新区首次组团参加第十四届高交会;六年后,龙华区又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组团参加第十九届高交会。一届有一届的新展示,一届有一届的新收获。时光荏苒,步履铿锵,我们看到的是一串从“制造大区”迈向“创新强区”的坚实足迹,我们看到的是一串创新灯火点亮的“中轴新城”,不断汇聚动能的创新引擎正在驱动出一轮中轴崛起的新跨越。

这一届,龙华区收获了什么?

11月17日上午,2017年龙华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深圳会展中心6楼郁金香厅举行,总计四批14项合作项目正式签约,签约项目包括深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合作项目、SAS深圳龙华大数据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合作项目、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学研示范基地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合作项目、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区总部)合作项目及区委组织部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等合作项目。高端项目汇聚,高端人才汇聚,中轴新城成为本届高交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对这批签约项目,有必要进行一些解读:

11月17日的签约仪式上,龙华区人民政府、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赛仕软件(北京)有限公司(SAS)三方共同签署了关于SAS深圳龙华大数据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合作协议,确定项目落户龙华区。该项目是本月8日至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共同签署的2535亿美元贸易合作大单中的项目,首先花落龙华区。据介绍,该创新中心定位为大中国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是立足深圳市、服务广东省、辐射全中国的战略计划,目标是推动深圳市企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敏捷生产、智能制造、工业4.0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实践活动,促进深圳市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型。

同样是瞄准大数据领域,此次签约会上,龙华区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签署框架协议,则是宣布将合作共建深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据悉,研究院主要由“一院(中心)、一企、一园、一金、一平台”组成。即:深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深圳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园、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基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双方将通过产业前沿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开拓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大数据产业,初步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基地、产业培育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基地。

另外,龙华区人民政府、深圳市银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航星控股有限公司三方还签署合作协议,将在位于观澜街道的银星科学园打造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学研示范基地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推动龙华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及航天军工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创新。

当然还有更多:此次签约落户龙华的深圳电解水制氢式加氢站项目和深圳启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都是新能源产业的“细分行业小巨人”、“独角兽”; 将落户银星科学园的深圳市宁健神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核心产品为颅脑器官、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修复的生物医学材料,系列产品均为全球独创产品,公司的创始人文学军教授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教授,他领导的研发团队及产品在神经修复领域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

这一届,龙华区展示了什么?

本届高交会,龙华区紧紧围绕“聚焦创新驱动、提升供给质量”这一主题,携手109家企业、园区(载体)闪亮登场,参展数量、参展规模为历年之最,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展示了一大批国内、国际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但高交会上的亮相,只是龙华区创新实力的部分展示。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7日龙华行政区挂牌以来,区委、区政府抢抓行政区设立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依托和放大“深圳中轴”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集聚等诸多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一系列优厚政策引导、扶持、激励下,龙华区创新主体数量大幅增长、创新载体规模化态势凸显、行业领军型人才加速聚集、企业培育生态链构建成果显著。数据显示:

1月至10月,龙华区新兴产业稳步增长,规模持续扩大,新纳统企业数量超过300家,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九大新兴产业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导作用突出,合计营收1186.3亿元,同比增长4%;生物产业合计营收78.4亿元,同比增长17%;新能源产业合计营收41.2亿元,同比增长50%;机器人产业合计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37%;新材料合计营收20.7亿元,同比增长17%;互联网合计营收2.02亿元,同比增长59%;生命健康产业合计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6.9%。通过专业机构对其中50家企业监测数据显示,营收同比增长27%。

行政区设立之前,龙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88家,居全市第三,91%系辖区内成长企业。预计到今年年底,龙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可突破1700家。

1月至10月,龙华区新引进院士3名,国家“千人计划”7名,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50名。新引进市“孔雀计划”创新团队3个,广东省创新团队1个。至此,龙华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59名,其中院士5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2名,广东省“珠江计划”人才4名,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128名;累计引进省、市创新创业团队13个。

截至今年10月末,龙华区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创新载体共7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3家、市级工程中心8家;拥有国家、市、区多层次创客服务平台、创业孵化载体共46家,其中国家级4家。2017年,龙华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8.2%。

我们感受到一股创新潮流正在龙华涌动蔓延,为新一轮深圳“中轴崛起”汇聚动能。

展示与收获,对龙华未来意味着什么?

本届高交会,龙华区重点推介了“两片两楼一廊”,这些产业空间是龙华区精心打造的汇聚创新产业的高端载体。

两个片区:一是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位于梅观高速以西、环观南路两侧,规划用地面积7.03平方公里,是龙华区未来重点发展的鹭湖科技文化片区的核心区域。该区域重点布局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等未来产业,提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生命健康、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总部,打造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未来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和自主创新基地。二是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规划范围南到梅林关南坪大道,北至布龙路,西至福龙路,东至五和南路,总面积17.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总面积6.1平方公里。该片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贸、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集高端商务、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国际会客厅”。

“两栋楼”:一是汇隆中心,打造深圳北总部基地。汇隆中心位于龙华区深圳北站东广场,总建筑面积14.24万平方米,重点发展以高铁经济为依托、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总部经济,未来将重点引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等行业为主的总部企业入驻。入驻企业除按总部政策享受相关的税收、上市等资金扶持外,还可享受租金优惠政策。二是汇德大厦,打造深圳北金融中心。汇德大厦位于龙华区深圳北站东广场,该项目是深圳北站标志性建筑,重点发展金融总部、基金、保险等金融业态,打造深圳北金融中心和龙华区基金小镇,以产业金融的资金优势激活龙华发展核心驱动力。

“一廊”:梅观科技创新走廊。龙华区以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为契机,借鉴128公路由“锈带”到“智带”转型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沿线两侧用地用房布局,以梅观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线,以深圳北站、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九龙山产学研片区为战略支撑的三核,以梅观科技创新走廊沿线布局的重点企业和园区为多节点,打造“一廊三核多节点”的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产业配套服务水平,依托富士康、华为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打造连接港澳、辐射全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走廊。

创新空间不断拓展,创新星火正在燎原,创新动能源源汇聚,一个“中轴崛起”的新传奇正在上演。

(孙波 陈晓瑶 李涛 阙恺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