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梁盈豪2025-06-16 10:36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诺奖得主厄温·内尔与深圳理工大学学子畅聊科研历程与人生发展。 (深圳理工大学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6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通过近距离接触,我深深感受到了诺奖得主的人格魅力——没有架子、和蔼可亲,对学术有近乎偏执的热爱。”深圳理工大学首届本科生、大一学子熊晨曦如是说。近日,德国生物物理学家、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内尔神经可塑性诺奖实验室主任厄温·内尔,来到深圳理工大学与学生展开对话。
当天,厄温·内尔与夫人伊娃·玛利亚·内尔到访深理工,并参加了曙光书院“诺奖领航”活动,与首届本科生及联培研究生畅聊科研历程、青年志气与人生发展。
“我在学习膜片钳技术,知道您是该技术的发明者,我很好奇发明过程,比如您是怎么开始这项研究的?是什么契机让您关注到人体中的电信号?”交流时一位同学提问。厄温·内尔表示,自己的科研历程始于兴趣与热爱:“高中时,我对技术、生物学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学习到细胞电信号的知识后,就决定开始生物物理学的系统性学习。很多优秀科学家都像我一样,锁定一个问题,不断思考直到解决。”
厄温·内尔告诉同学们,想要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培养好奇心和创造力,找到最吸引自己的问题,然后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学科。“当你为之奋斗并不断学习时,要努力去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因为那里正在解决你所关心的问题。但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关键要保持求知欲,并拥有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的动力。”
“如果坚持到最后得不到好的结果该怎么办?”另一位同学提问。厄温·内尔回答:“首先,不是所有生物实验都耗时很久。但即使没得到预期结果,我们也要仔细分析原因,也许结果揭示了更重要的东西。科学研究本身就像冒险,不像制造业,按流程就能得到产品,必须要接受实验可能失败的结果,并坚持思考问题,尝试不同方法,重新再来。”他还指出,“最关键的是自我约束,制定工作时间表,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作为一名科学家,保持持续的思考和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厄温·内尔的到来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接触世界科研巅峰的窗口。熊晨曦同学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厄温·内尔教授夫妇将学术融入生活,把学术研究当作热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导师正在进行“神经元构像”研究,这与厄温·内尔教授的研究方向十分贴近,因此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陈昊同学也深有感触:“虽然我们是大一学生,还没有学习太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和厄温·内尔教授的交流,为我日后的科研方向带来了一些指引。”
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孕育的深圳理工大学,生来携带科学基因,这层协作关系下所构建的“诺奖领航”平台,正在将全球顶尖智力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据悉,这已是深理工第四次迎来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厄温·内尔肯定了这一做法:“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经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