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梁盈豪2025-06-16 10:33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御经堂组织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了解中医知识。
御经堂组织中医药非遗活动(左为阮静媛)。
中医药非遗文化活动受到外国友人追捧。
曾经,她是龙华一家大型量贩式KTV的老板之一;如今,她是龙华一家大型中医馆的掌门人。曾经,她用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中医馆,要求病患充卡按摩,一充就是两三万元;如今,她致力于中医的传承与发展,要做“有温度的医馆”。她,就是深圳御经堂中医门诊部的创始人阮静媛。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阮静媛正以新理念联结传承与发展,唱响中医传承与创新的新旋律。
跨界起航 心怀中医传承梦想
“我是福建人,‘折腾’的基因就融在骨血。”在御经堂,阮静媛一身清爽的白衣,笑语盈盈。工作日上午十点多钟,并不是医馆的繁忙时段,阮静媛为大家倒上一杯医馆自己熬煮的凉茶,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2000年7月,有老乡说深圳华强北有赚钱的机会,刚刚18岁的阮静媛二话不说就来到了深圳。她有头脑,会策划,慢慢还展现出管理的天赋。后来,她又加盟龙华一家量贩式KTV做运营管理。
2017年,国家推出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一方面受政策引导,一方面“血脉觉醒”,阮静媛决定转型中医诊疗。她认为国家政策将为中医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如果能让名老中医们走出医院,坐堂问诊、带教年轻人,一定能让更多人受益。另外,我的祖母是乡村的赤脚医生,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常有人带着小孩子来看病。我的公公也曾是名医生,耳濡目染之下,对自己确实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于是,就有了位于地铁龙华站附近的御经堂。这里一共上下两层楼,4千多平方米,大厅宽敞、药房洁净,二楼的诊疗按摩室每一间都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就连诊所内的插花都有人专门负责打理,力求与环境相融合,让病患有个好心情。古香古色的背后,是造价不菲、大刀阔斧的改造,“当初要做中医诊所,我就想要做长期生意,所以东西都用最好的。”
然而,跨界容易,转变经营理念却并非一蹴而就。起初,阮静媛将医师多点执业视为商业契机,尝试引入健康管理档案模式,甚至借鉴美容院的开卡方式,推出1万、2万、3万元的会员卡。但经过两三年的实践,她发现这种经营模式逐渐偏离了自己的初心。她想起祖母行医时,对那些没钱的患者分文不收,心中不禁反思:我开中医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的初心难道不是传承中医智慧,造福患者吗?
恍然大悟的阮静媛果断做出改变,她辞退了原来的管理团队,决心重头再来,让御经堂回归中医的本质。
创新科普 坚定民生公益方向
“开了8年,亏损5年,一直到最近两三年才开始盈利。”阮静媛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作为年轻人众多的快节奏城市,更多深圳人喜欢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医起效慢,重调理,大家的接受度普遍较低。
2020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崇中医文化,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价值,这也成了御经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她带领御经堂团队开展科普活动,走进校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各个单位开展科普和义诊。
“一开始,我们主要邀请专家授课,但很快发现其实市民并不很感兴趣,那些专业的知识对于大家来讲比较难懂。”于是,阮静媛开始带领团队创新,将中医知识融入趣味活动中。他们组织中医药非遗系列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非遗项目和技艺精湛的中医药传承免费坐诊,并展示非遗项目,上千市民前来体验并感受非遗中医的魅力;他们组织中医护童活动,教孩子们制作中医棒棒糖,用小猪佩奇等可爱的模型,将雪梨和治疗咳嗽、积食的中药制成糖果,解决小孩子害怕吃中药的问题,并在制作过程中向孩子们传授中医知识;他们组织市民制作颈肩热敷包、香囊、艾条和八珍糕等,让市民亲自体验药物的配比,了解各种药物的功效,体悟市面常见的中医理疗产品背后蕴含的中医理念;他们还手把手教宝妈宝爸们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缓解幼童脾胃不适、感冒发烧等问题。
这些创新的科普活动深受老百姓喜爱,逐渐让大家认可了中医药,实现了从科普到应用的转变,也让御经堂的名号越来越响亮,就连龙华版画村里的不少外国艺术家,也成了御经堂的忠实粉丝。
“现在我正在策划中医脱口秀剧场,把我们中医诊疗的故事,改编成脱口秀进行传播,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医、传承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创新融合 打造有温度的医馆
科普得再好,也不如实实在在的疗效打动人心。
经过多年发展,御经堂已经开设了儿科、中医内科、针灸科、骨伤科、推拿科、康复科等科室,汇聚三甲中医院退休专家、非遗传承老中医及博硕学历精英。其中,拥有2名省级名医传承工作室导师,10名执业超过30年的国医圣手,2位获评“民间中医特色技术”的传承人,以及若干青年博硕学历执业医师,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
阮静媛说,御经堂“苛刻”的条件曾经让不少受邀专家望而却步。因为为了让更多病患受益,她坚持将专家名医们的挂号费,从医院的200元至300元降到100元。与此同时,她还对专家们提出要求,首先,问诊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确保有充足时间望闻问切,让患者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其次,后续的治疗不管扎针还是拔罐,都必须专家亲自操刀,让病患体验专家们的完整服务。
阮静媛的真诚,打动了许多专家,她对患者的负责,也赢得了百姓的口碑,让御经堂在中医领域站稳了脚跟。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在其他机构花3万多元都未能解决的漏尿、睡眠障碍和富贵包问题,经过御经堂几次调理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种种案例都让阮静媛更加坚定了深耕中医的决心。
在传承中医的道路上,阮静媛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在御经堂,专家名医们携手定制经络调理良方,自主研发施养、助养、自养等一套完整的养生体系,志创“现代中医老字号”。团队研发的“筋膜灸”,通过松、通、排、养四重靶向调理,结合铜砭筋膜刀、道家药气丹丸、复方舒筋精油、非遗经方石臼柱,松筋膜粘连结节、通经络气血瘀滞、排深层寒湿浊气、养脏腑虚损劳伤,获得七项专利。
除了科普,阮静媛还关注到普通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2019年开始,御经堂经常举办“名医惠百姓”、周二义诊日等活动,邀请中医院的专家为周边老百姓义诊。
在御经堂一楼大厅的一角,摆放着一些简单的餐食,有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有凉拌黄瓜和木耳,还有煮玉米,几名病患正在就餐。在餐饮区旁边,就是设在御经堂的一家龙华“城市书房”,这些都是御经堂免费提供给大家的。阮静媛说,这些年经营中医馆,自己的理念也在慢慢变化,她认为“免费的就要是最好的”,所以亲自挑选最好的小米来煲粥,引入龙华区第十六家城市书房,让病患在书香中放松精神调理情志;她也相信“慢慢来,比较快”,所以踏踏实实,打造“有温度的医馆”,力求行稳致远。
回顾在深圳25年的创业历程,阮静媛感慨万千。她认为深圳的包容和活力,让她能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政府对中医文化传播的支持,也让她在困难时刻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如今,在中医领域小有成就的她,也在积极回馈社会,牵头开展宝妈就业计划等,为女性创业和宝妈就业提供帮助,让更多优秀女性实现自身价值。在未来的规划中,阮静媛希望融合更多民间中医非遗项目融合,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中医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她也会继续加强中医传承人的培养,激励更多人投身中医传承与创新事业中,让中医的传帮带体系更加完善,避免中医传承断层。
龙华新闻记者 金璐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