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戒油”35年结石却反复发作 医生:进食适量油脂有助于胆汁排泄

编辑:梁盈豪2025-06-10 08:41内容来源:深圳晚报

新闻提要

深圳新闻网2025年6月1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63岁的李军(化名)身高1.68米,体重仅100斤,瘦削的身材背后隐藏着一段长达35年的疾病抗争史。因先天性胆管囊肿,他先后两次接受剖腹手术,近日又因胆管结石复发“三进宫”。这一次,他找到了35年前的“老熟人”——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普外科主任周杰。这场高难度手术不仅考验医者的技术,更揭示了胆道疾病患者长期管理的必要性。

多学科专家会诊。受访单位供图

先天胆管畸形埋隐患

35年“戒油腻”难挡结石复发

李军从小体型瘦弱,但身体素质不错,曾参军入伍。1990年的一次体检,B超显示他的胆管并非正常的管状结构,而是呈节段性囊状扩张,像一串珠子挂在肝脏下方。这种名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疾病,发病率仅为1/13000,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癌变、胆汁性肝硬化或反复感染。

当时,李军在广州南方医院接受了首次手术,切除病变胆管和胆囊,并进行了胆肠吻合术。术后,他开始了严格的低脂饮食:炒菜只用瘦肉,鸡汤去鸡皮,聚餐时“干坐”不吃。即便如此,2007年他仍因胆总管结石再次手术。2025年2月,他第三次出现腹痛、黄疸和发热,不得不寻求进一步治疗。

“年纪大了,真的怕手术,但结石就像定时炸弹。”李军说。最终,他联系了曾参与其首次治疗的周杰教授,决定赴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拆弹”。

粘连、巨脾、薄肠……

“顶级难度”手术步步惊心

团队评估发现,李军病情极为复杂: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扩张,左肝疑似纤维化,脾脏体积是常人的两倍以上,血供丰富,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出血。更棘手的是,此前两次手术导致腹腔内器官严重粘连,“像一团乱麻,没有正常解剖间隙”。

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详细方案。5月26日手术中,周杰从肝脏边缘逐步剥离粘连组织,避免损伤血管。胆肠吻合口因长期疤痕增生仅剩3毫米宽,肠壁薄如纸张,团队在胆道镜辅助下彻底清除泥沙样结石,并重新截取8厘米肠段进行吻合,采用可吸收线减少再狭窄风险。

手术仅用3小时,出血不足50毫升。术后5天李军即可正常进食。

专家提醒

完全戒油反不利

对于李军35年“零油脂”的极端饮食,周杰指出,胆汁本身具有消化脂肪的功能,完全戒油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反增结石风险。“建议低脂而非无脂,进食适量油脂有助于胆汁排泄。”他强调。

为何谨慎仍难逃复发?周杰解释,胆石成因尚未完全明确,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因结构异常更易复发。数据显示,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高达6.3%~21%,肝内胆管结石若未解决狭窄问题,复发率可达70%。

“这类患者需终身管理,每年至少一次超声或磁共振检查。”周杰提醒。如今,李军即将出院,他的案例也为同类患者敲响警钟:科学饮食与规律随访,才是对抗疾病的持久之道。

[编辑:梁盈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