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核酸检测确诊实验室:我们和"病毒"打了11000次交道

编辑:施冰冰2020-03-02 08:51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新闻提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之前,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虽经历过SARS、甲流、H5N1等,但始终默默无闻,就连单位司机都搞不懂:“这群人都在做什么啊?”

原标题:走进深圳市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确诊实验室

我们和“病毒”打了11000次交道

深圳商报2020年3月2日讯 这个实验室发出的“结果”扣人心弦。

在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之前,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虽经历过SARS、甲流、H5N1等,但始终默默无闻,就连单位司机都搞不懂:“这群人都在做什么啊?”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这个研究所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是特殊时期的深圳市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确诊实验室,也是全市唯一的确诊实验室。从疑似患者到确诊患者,从确诊患者到痊愈患者,从密接者到解除隔离……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复核”结果牵动着每一位深圳市民的心。截至2月26日,实验室共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5688份,共进行11000项次。

在这场疫情中,实验室都经历过什么?和5688份病毒面对面是什么感觉?让我们走进实验室,一探这里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连夜检测实锤三份“阳性”实验室的硬仗开始了

1月14日12时40分,病原所接到两位武汉未明原因肺炎疑似病人的采样和检测任务,所领导安排呼吸道病毒监测与检测组主任技师房师松、副主任医师武伟华前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该组组长彭博进入实验室提前做好准备。房师松、彭博、武伟华三位是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呼吸道病毒监测与检测组的成员。

房师松、武伟华轻车熟路地穿上防护服,在负压病房见到患者。患者是60多岁的老夫妇,老太太状态不错,但老先生有气无力。采样需要将棉签深入到患者的喉咙深处,这会让患者不舒服。房师松安慰老人:“你们宽心,我们赶紧采样,尽快确认,争取在春节前可以让你们回家过年。”一边说一边迅速采样,老人很有礼貌也配合。

回到实验室已是下午4时多。他们三人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和防护镜,在没有空调的P2生物实验室内开始了检测工作。

18时50分,两份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经历过SARS、H5N1、H7N9、MERS等,房师松是传染病检测的“老司机”,他直觉这次又是一场硬仗,给彭博、武伟华打“预防针”:“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话音刚落,第三例就来了。晚上7时30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送来第三份疑似患者的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市疾控中心领导为保证结果准确,要求再次前往医院第二次采集样本。15日凌晨2时多,他们收到样本后立即检测,5时许,检测结果出炉,还是阳性。

24小时之内检出三例阳性样本。这些年的甲流、H7N9、H5N6等,检测结果都出自他们之手,但也恰好说明他们身经百战,经验老到丰富,做出的检测结果让人信服。

这三例样本,正式打响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新冠肺炎战疫。

13个样本关系6000多人

他们登上这艘邮轮

在这场战疫中,朋友圈热议的那艘疫情未卜的邮轮让“老司机”房师松、彭博、武伟华都感到压力巨大。

1月26日,房师松、武伟华值班,4时,他们才出实验室,6时,正睡得迷迷糊糊就接到任务,需立即到蛇口码头邮轮中心,一艘不同寻常的邮轮将要靠岸。这是1月21日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出发赴越南的邮轮“歌诗达·威尼斯”号,船上有旅客4973名、船员1249名,其中湖北籍旅客414名。前方同事从凌晨开始就在邮轮上摸排情况,摸排出13位乘客发热。房师松和武伟华要为这13位乘客采样。

没来得及刷牙喝口水,天还没亮,这对老搭档就拿起防护设备出发了。

通关后,他们上邮轮时已是早上9时。做好全身防护后,他们开始在陌生的邮轮中寻找那13位发热游客。

邮轮共有6层楼高,内部就像迷宫,他们循着地图,在船员的带领下寻找这些乘客。正值早餐时间,电梯也忙了,为节省时间,他们改爬楼梯。穿着防护服走路都有点摇晃,更何况爬楼梯。13位发热客人的房间分散在邮轮各层各个角落,“这个人在这一头,那个人在第六层的那头,你就得上上下下地找,从一头走到另一头有上千米。”房师松回忆说。

两个老搭档在迷宫般的邮轮内连续走了3个小时,终于完成13位发热游客的采样。

那天起风,房师松穿着衬衣、羊毛衫、夹克和防护服,三个小时下来,他已汗流浃背,走到邮轮的临时办公室,他一头倒在地上,说不清是睡着了还是晕倒,“我们都快不行了,呼吸都不畅。”

采完样,核酸检测开始。虽然只需要检测13个人的样本,但这些样本牵扯到几千人,房师松坦言压力大,“只要一人初筛结果是阳性,船上6000多人跑不掉了,都得隔离,这涉及庞大的人力物力啊!”房师松的内心是惴惴不安,这是他从业20多年来都没体验过的压力。

但同时要确保准确性,实验室采用了双试剂双机同时操作的方法,房师松一刻不敢放松。坐在实验室的仪器前,他盯着这13个样本出结果。

市卫健委关注结果,频频致电询问结果。下午5时38分,结果出来了,“两种试剂,两台机器出来的结果一模一样,这13位游客的核酸检测结果都为阴性。”房师松终于落下心头大石,“内心很爽很舒服。”他立即汇报了实验结果,“电话那头传来深深松了一口气的声音,然后是一声‘谢谢’。”

这一刻也是房师松和武伟华在整个疫情期间最难得的放松时刻。“虽然48小时里只睡了几个小时,我反而不累了。”

经过排查,船上有148人被安排进行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1月26日晚,应急处置工作组组织乘客有序下船。2月3日,148名游客全部解除隔离。

24小时和病毒打交道

秘诀是慢、准、稳

从14日开始到大年初二,房师松、彭博、武伟华先承担起深圳市新冠肺炎的样本检测工作。幸好,研究所其他组别的同事提前结束假期加入“战队”,核酸检测战队扩充至12人,实施24小时4班倒制度。不久,艾滋病防制所、卫生微生物检测所的同事也加入检测团队。

疫情期间,全深圳的眼光都聚焦在核酸检测结果上,“快”是很多人的期盼。

可正因检测结果事关重大,也因病毒的传染性,更强调的是准确性和安全性,关键是慢、稳、准。

从分装样本、提取RNA到配置试剂,整个检测程序大概需要2-3个小时,加上等待结果、数据读取和分析,整个过程或要持续5-6个小时。这一过程需要两个人在实验室内配合,一人专心做检测,一人要及时进行消毒,两人相互配合提醒,保证安全性和准确性。作为呼吸道检测组组长,彭博介绍说,就以打开样本为例,这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动作必须要“稳”和“慢”,“保证气流平稳,动作幅度不能过大,连呼吸也要平稳。”这些都是他们稳扎稳打的基本功。

为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他们每次至少使用两种试剂盒同时进行实验,彭博说:“有些样本病毒含量很低,结果可能是阴性的。我们会根据经验,再换一种试剂,或重新采样,再次进行检测和判定。”彭博说。

经验老到还体现在试剂盒说明书以外的细节要点。比如提取核酸时的关键一步,把核酸从吸附柱上吸收下来,加入洗脱液之后要静止一分钟,让核酸充分从吸附柱上洗脱下来,“这是说明书上没有的,如果没经验,可能在这一步上功亏一篑,影响核酸的提取效率。”

刚开始,深圳的日检测样本量有十几份,到春节前几天,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凶猛,样本量井喷,每天有上百份的样本。房师松、彭博、武伟华等人干脆住在单位,彭博和妻子在同一单位,可在那段时间里,两人都没机会见面。在初期,因确诊程序要求,单位司机需每天跑广州送样本,他感慨道:“平时不觉得实验室有多忙,这次终于见识到了。”

“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日期、白天和黑夜了。”房师松说。

他们是直面病毒的人,对于外界渲染的“害怕”,他们反而很轻松,“防护做好了,平时怎么做,现在怎么做就好。”

经此一役,现在深圳市民,还有谁不知道这个为我们发出一份份能“一锤定音”的结果的实验室呢?


[编辑:施冰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