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修理”那个不懂世故乱发朋友圈的年轻人

编辑:刘婷2019-01-10 10:15内容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闻提要

成为工作圈的朋友圈,是个如履薄冰的世界,同事给领导客户点赞而你没点,同事转发公司内容而你没转发,就有可能被HR请去喝茶。

如果你也是个普通上班族,那么十有八九会给同事和领导开个单独的微信分组,虽然十分谨慎地在更新朋友圈时,选择了分组不可见,但还是为了保险,另外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我要说一个没那么谨慎的朋友圈故事。在那年7月的一个早晨,整个城市被大雨颠倒,我一路狼狈奔波,赶上了公司的考勤打卡。同事们感叹,公司门口的打卡机越走越快,一直没有修理,而当天公司领导似乎还专程在大门口查了考勤。

几分钟后,我想起前几日世界杯上英格兰球迷在球队战败后的合唱,觉得十分应景,于是分享到朋友圈,配文“永远比北京时间快2分钟的打卡机,让这样一个暴雨的清晨更添哀愁”。我觉得,这个小调侃不需要屏蔽谁,说不定还会被公司相关部门看到,进而主动克服拖延症,修理打卡机。

顽皮一下的我,获得了一些同事的点赞,有同事留言说希望这朋友圈别沉。几个小时后,公司全员收到一封邮件,红头文件通报当日迟到员工名单。紧接着,我接到了老板的电话,要求删除朋友圈,并对我和同事们进行了多轮谈话批评。过了一段时间,先于故障打卡机被“修理”的我,被公司要求自主提出离职。

那一天,这家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干脆地“杀死”了那个不懂世故、“乱发”朋友圈的年轻人。

不知是从何时起,微信从单纯的即时聊天工具,一跃成为最重要的办公软件。此起彼伏的微信提示音声声催命,层出不穷的几十个群组@的内容个个紧急。人们在办公室飞速地敲击着大段文字,在地铁里匆匆长按推送十几条60秒语音,遇到困难后,只得苦思冥想丢一个卖萌表情包,缓解沟通中的尴尬和冷场。

朋友圈变成了工作圈,我们的好友量指数级增长,却不愿再过多分享。

下班后的微信,依然是工作的战场。浏览复习一天的朋友圈,机械地开始最不费体力却最伤脑力的点赞工作,甲方“爸爸”要点赞,乙方“大大”要点赞,客户的重要活动要点赞,同事的孩子幼儿园投票要点赞,加班出差同事发的鸡血鸡汤鸡饲料要点赞,自家公司不超过三位数阅读量的微信公号文必须要点赞。

对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忘记给转发这些文章的领导点赞。

成为工作圈的朋友圈,是个如履薄冰的世界,同事给领导客户点赞而你没点,同事转发公司内容而你没转发,就有可能被HR请去喝茶。

假如你也如我一般,耿直地“乱发”了朋友圈,触发到公司管理层最敏感脆弱的社交神经,那么也有可能加入失业大军。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统统卷入微信朋友圈,融成一片,没有自由,失去边界。

有个朋友曾说过,只有当他分享了一首自认为好听的音乐,在朋友圈获得的那几个零星点赞,才觉得是最真诚的认同。

有时候,甚至有点怀念,那个曾充满了小宝宝东倒西歪学走路,好朋友放飞自我去国外旅行,爸爸妈妈晒厨艺,爷爷奶奶忙养生的朋友圈。只有生活,不谈工作。随时分享,毫无顾忌。

我自嘲,现在可以全身心地照顾生病的父母,真是一次无比及时的失业。而且,再也不会有人要求自己删除朋友圈了。

“出了那件事后,公司终于修好了打卡机,嘿嘿。”而且,我又拥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小象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