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深圳新中考方案尘埃落定,初一学生如何应对?

编辑:刘婷2018-12-06 08:10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闻提要

深大附中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江惠萍认为,中考改革凸显了语文的“王者地位”,要想跑赢中考大军,首先得重视语文。

原标题:深圳新中考方案尘埃落定,初一学生如何应对?

深圳特区报2018年12月06日讯  日前,深圳市新中考方案正式发布,目前的初一学生成为首批适用新中考的“挑战者”,面对考试科目和总分的增加,以及录取政策的新变化,他们该如何应对?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资深初中教师,对新中考进行解读,并为初一学生支招。

语文“王者地位”凸显

新中考改革中,深圳市采用“4+4”方案,即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4门,加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与现行方案相比,计分科目增加了《道德与法治》一科,总分则从460分增加至610分。在总分610分中,语文满分增加至120分,成为计分科目中分数及比重最高的学科。

深大附中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江惠萍认为,中考改革凸显了语文的“王者地位”,要想跑赢中考大军,首先得重视语文。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要跳出中考看语文,不妨研究一下国家新一轮教改的趋势,关注高考的改革动向,关注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修订内容,从更高的立足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转换视角,从学生的需求角度思考复习备考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如何应对?江惠萍老师建议:

由于总分提高,语文题量会相应增加,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新挑战,这要求学生平时学习中做好阅读积累,培养好阅读理解能力。新方案强调“增强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虑到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实用性,以及考虑到中考在初高中的衔接测试方面的功能,学生要关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重视加强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

无论各类考试如何改革,写作都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部编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对文学文体、实用文体写作的指导更加明晰、系统。在新中考方案“实用性”的指导思想下,在抓好以往考试常见文体写作训练的同时,要适当关注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关注语文与日常生活的关联。

道德与法治纳入计分科目

此次新中考方案的另一大变化在于中考计分科目增加了道德与法治。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张鸳鸳表示,该科目纳入中考计分科目,满分为50分,比重与化学、体育一样,说明其重要性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去年起,全市开始使用人教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内容与过去的思想品德课程相比有较大的变化,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以及国情国策四部分组成。虽然教育部门已经组织了多次培训,帮助教师尽快熟悉教材,但由于是中考新的考试计分科目,目前市教科院还未发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为此,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进一步指引老师的教学工作。

二实道德与法治科目备课组组长杨和平老师则认为,要想学好这门课,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背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情景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感悟中提升分析、思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未来的考试中,也应该有一些开放性的题目,重在考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至于学习方法,杨老师认为制作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归纳总结知识结构、理清逻辑关系。此外,二实还会制作学案,在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中考作为指挥棒,不仅是希望学生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初中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成长中必备的良好品质。

引入综合评价注重过程考核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姚一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中考改革与高考改革一脉相承,将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是此次新中考改革的亮点之一。根据新中考方案,学校将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五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进行评价,并将此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学业考试成绩同等情况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高者优先录取。

对此,深大附中初中部学生处主任谢芳芳表示,与过去的我市开展的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相比,新中考要求的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性。不仅涵盖5个维度,而且细分到每一个学期,评价的教师也从班主任扩大至任课教师,使得评价更为全面。

二实初中部学生处主任马淑敏同样认为,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仅体现在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中,在体育与健康的50分中,平时成绩占15分,而且具体到每个学年5分。这些过程性评价并非学生通过突击性训练就能获得高分,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记者 姚卓文)

相关新闻